雖然配音也算是演藝行業的一種,但這一行的透明度卻不算高。你可能覺得他們的聲線很熟耳,但對於他們的樣子、性格卻沒有甚麼概念。除了電視台偶然會開辦配音訓練班,大部分人都不清楚還有甚麼途徑可以入行,為配音這一個行業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較早前,我們邀請了「香港配音從業員工會」主席姜嘉蕾(阿Lui)和副主席周倚天(阿天)分享他們的入行經歷;上一篇,他們更公開了配音員的薪金秘密;今次阿Lui和阿天將會和大家探討初入行時面對過的辛酸事。
放下「自己」 嵌掉重練
阿天是電視台的配音組出身,他坦言剛入行時猶如白紙,經歷過大部分新人所遇過的問題,例如懶音、咬字、口音、語氣等,特別是語氣問題,當時有不少人曾經形容他說話的口吻跟「古惑仔」一樣,但配音需要靠配音員用聲音去演活一個角色,所以必須放下一些固有的說話習慣﹐當時阿天也花了不少功夫去改善。

無形的錶=有形的壓力?
作為一個「新人」,失誤是少不了的,但當失誤的次數太多,而身邊每一位又是前輩,無疑會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阿天透露:「如果NG次數太多,有些前輩便會開始『看手錶』,而事實上他手上是沒戴手錶,然後在旁邊唉聲嘆氣,又或者私下不止一次跟我說:『其實你不太適合這一行,你會不會考慮轉行?』有時甚至會說:『這一行很講究天份,你咬字這麼差,不要留下啦!』這類說話。」阿天指偶爾的確有些只是單純想抨擊,又或者純粹看不順眼而這樣說話的前輩,但也有不少前輩出於好意提醒,願意「塞錢入你袋」。

經驗比資格更重要
入行快12年,阿天作為一個「大哥哥」,身邊當然不乏新入職的朋友找他大吐苦水。新人們所面對的難處,當初阿天亦面對過,所以他很明白當中令人灰心的地方是甚麼,但說到底難關還是得靠自己去衝破。
阿天當年為了糾正咬字問題,下定決心每天讀報紙,跟著新聞報道員逐句練習,還會錄下來重聽,又或者請教前輩的意見。現在作為前輩的他,除了把自己的經歷跟新一代的配音員分享之外,更不時勉勵他們:「這一行很需要堅持!因為這一行是一門專業,就如醫生、律師一樣,都需要時間去浸淫、實習,才可以拿到一個牌照;雖然投身配音行業並不需要甚麼特別資格,但必須累積一定的經驗才能站穩陣腳。然而,配音並無一套既定的標準或準則,亦不會有人帶領著你去做,自己不積極去請教別人的話,人家亦無義務去主動教你。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出自哪裡,不知道自己有何問題才是最大問題。」

自由身最大考驗-「執生能力」
那麼,以「自由身」身份出道的阿Lui又會不會輕鬆點?她表示,自己初入行時所承受的壓力亦不比阿天的少,作為「新人」難免會有追不上對白的時候,因為自己經常NG而連累其他同事晚了下班,即使別人沒有埋怨,也會感到壓力,但這個過程是必經的。
另一方面,外面的錄音室普遍不提供「對片」時間,「對片」是指正式配音前把片段播放一次,讓配音員練一次對白和觀察角色的神情和語氣;但自由身配音員收到對白稿後,沒多久便要入錄音房「就位」;如果事前已經知道自己將會配哪個角色,就要利用私人時間去「做功課」,捉摸一下角色的神緒、語速、感覺等。阿天解釋:「因為租用一間錄音室,每一分一秒都是金錢,是不會花成本在『對片』上,但電視台自設錄音室沒有這方面的壓力,所以每次『開廠』的時候都會預留『對片』時間予配音員作準備。」
阿天離開電視台配音組後,以自由身身份繼續配音的工作,從有「對片」變成無「對片」,但他很快便適應過來:「作為一個配音員,反應一定要夠快,而且配音前也應該做足功課。」阿Lui 十分同意:「無錯,準備功夫要做足,平時多觀察及參考別人的演繹方式並審視自己,是相當有幫助的。」

最大的敵人 往往是自己
阿天留意到不少新人入行一、兩年後,慢慢不再觀看前輩配音來改善自己的技術:「以前我常坐在前輩的後面或控制室去學習、揣摩角色,現在我依然有這種習慣,因為當知道別人的優點、缺點,自己才會有進步。不吸收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你永遠不知道怎樣配才算得上是『好』,因為不會有人主動去教你,而且每個角色、人設都不一樣,你必須虛心請教和觀察,配完後要看重播,才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好,要記著『敵人永遠是你自己』。」

雖然我們每天都可以從不同的途徑聽到配音員的聲音,但配音員自己的心聲和想法,卻鮮有發表的空間或機會。之前阿天和阿Lui分別透過訪問,向大家介紹過他們的入行經歷,更披露了新入職配音員的起薪大約是多少;下一篇他們將會分享更多這個行業有趣和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