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演員兼殿堂級配音員謝月美(May姐)昨日(3月25日)離世,終年74歲。May姐過往曾為多個經典角色配音,包括《哈利波特》的麥教授、電影《麥兜故事》裡的麥兜媽媽、《反斗奇兵》裡的薯蛋頭太太等。她的離世令大眾深感惋惜,亦令大家重新關注配音員這個職業。
早前我們邀請了「香港配音從業員工會」主席姜嘉蕾和副主席周倚天,分別介紹了自己的入行經歷,以及入行後所經歷過的一些轉變,本篇將會探討一下「配音員薪酬」這個問題,進一步揭開這行業的神秘面紗。

穩定地低的人工低潮期
上回提到,周倚天(阿天)在2010年正式加入電視台配音組,直至2019年不獲續約,便以全職自由身配音員身份接工作。阿天表示:「外間對『配音員』這個職業的反應都很正面,所以無疑有點虛榮感。雖然剛入行時人工的確很低,但萬事起頭難,因此當時也不太計較,加上演藝行業靠的是資歷,要慢慢累積實力和經驗,人工才得以調升。近年不少新入行的朋友都認為『一入行便應該得到某個價位的標準薪水』,但其實那是靠默默耕耘換回來。」
阿天亦補充:「剛入行的時候,每月薪水大概只有3至4千元,那時我每天沒吃午餐,早上只吃一個麵包直至夜晚,這段日子維持了一年半左右。同事看到我經常不吃飯,雖然我並沒多作解釋,但他們都很好,會主動請我吃飯。」

自由身配音員的不穩定性
至於姜嘉蕾(阿Lui)剛投身配音員工作時,是以兼職的形式開始,之後才轉為全職配音員,她透露:「因為每一間錄音室都有屬於它們的『數期』,某些公司每一個月會出一次糧,但有些公司可能是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才出一次人工。」此時,阿天激動地補充:「完全不給錢的也有!」

經歷過「走數」的不止阿天,阿Lui亦坦言曾經遇過這類情況,她坦言:「自由身配音員與錄音室並沒有固定的合作關係,他們有很多不同的選擇,加上一套劇提供的工作機會有限,『試聲』成不成功亦牽涉到很多不同因素,對於剛入行的配音員而言,的確會造成經濟和心理壓力。」

阿天相當有同感並表示:「其實的確會有一份空虛感,因為你不知道自己做完這份工作後,究竟要等多久才收到酬勞,如果本身有一定的經濟壓力便會更吃力。因此,有部份配音員會利用工餘時間寫配音稿,以賺取最基本的收入,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在寫稿上,因為這也算是一種『血汗工作』,收入不穩定之餘,特別是新人的話,稿費亦不高。」

不穩定的,不只金錢
除了薪水問題之外,配音員所面對的難處還有很多,對阿天而言,從「電視台配音員」變為「自由身配音員」,期間就迎來了大大小小的轉變,這方面令他感受更深:「投身這一行後,很快便知道難處在哪,例如上班時間不穩定。以電視台配音組為例,我們並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更不可能返朝9晚5。」
假設第一個錄音檔期是早上9時,下一個檔期可能是下午2時,中間的空檔要怎樣安排呢?有不少配音員會選擇留在公司,可能觀摩一下前輩錄音、打稿,又或者做其他事情打發時間;阿天說:「這種模式會不會令人灰心?其實視乎你的心態,如果真的很喜歡這一行,你會把不好之處轉化成動力,這是從事每一個行業都需要具備的精神,這一代的朋友要明白,從低做起,遇到不同困難和歷練,才會愈來愈有信心;如果一開始事事順遂,薪金也很理想,甚麼角色都安排給你,遇到逆境時就很難重新站起來。」

除了薪金問題之外,如大家在綜藝節目《好聲好戲》和《聲級學堂》所看到,想成為一個配音員,不僅要咬字清晰,配音技巧亦不是一件容易「上手」的事,既要追得上演員的說話速度,亦要顧及演技和語氣,對新人而言的確充滿挑戰和心理壓力。他們將會在下一篇繼續分享配音路上經歷過的跌跌踫踫,並講述電視台配音訓練班出身的配音員,與自由身投身這行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