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藝復興人」典範之稱的達文西,在藝術、科學界別都卓有成就;作為最多產的藝術家,其作品及理論至今仍然有不少的影響力。為了紀念達文西逝世500週年之際,香港城市大市就聯同米蘭昂布羅修圖書館合作,一共展出12幅達文西的真跡作品、5個根據達文西手稿製作的機械模型,除此之外展覽更邀請了現代不同的藝術家創作了不同以達文西作品作為靈感的當代藝術品,向一代藝術家致敬。


12幅達文西真跡手稿都是來自現存最大型的達文西筆記《大西洋古抄本》中抽出,當中的筆記一共分了三個類別去展示達文西的研究成果:「數學、幾何與藝術」、「科學、光學與飛行」、「戰爭的藝術」。


觀眾一進入展覽入口,就會率先見到由Matteo Pugliese先生所創作的《Nelle tue Mani(In Your Hand)》青銅塑像,藝術家先以線條勾勒出達文西《最後晚餐》中的人物輪廓,再把列席者的手部動作製作成青銅雕塑,突顯畫中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


展覽的第一部分,是展出達文西筆記的手稿內容。從不同的手稿中可以發現,達文西對不同的幾何圖形十分沉迷,當中手稿《幾何遊戲》為他嘗試解答的數學問題,雖然問題無解,但繪圖最終成為《大西洋古抄本》中最壯麗且複雜的裝飾圖像。同時,達文西更曾經受聘為軍事工程師,手稿中的《多管火炮機械裝置;多管弩炮研究圖》以立體透視法仔細地勾勒出火炮機械的設計,突顯了達文西的卓越軍事天份。


展覽當中更有不少互動裝置,在手稿展的區域入面,觀眾可以利用展覽中的平版電腦,以AR技術看到立體版的軍事模型。


在展區的另一面,就邀請了九位來自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當代藝術家,以達文西的作品為靈感,創作出不同運用了新舊媒體結合的藝術品,以此方式去回應達文西的手繪及畫作。其中,《LdV.VotR.AR》擴增實境裝置,參考了達文西《岩間聖母》畫作,觀眾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去親身探索達文西畫筆下神秘的洞穴世界,是其畫作的藝術延伸作品。此外,場內更有一個以世界著名素描畫《維特魯威人》為靈感的現代作品,觀眾需要戴上立體眼鏡去觀賞當中的圖案和影片。

城大展覽館總監館總監范懿莎博士表示:「達文西的手稿真跡,包括不少結合理論與實證科學的研究例子,以及精細的軍事設計繪圖。希望入場觀眾我們在欣賞手稿時,可領略到這位文藝復興大師如何因自身對美學和藝術的執着,使其學術研究也蘊含藝術價值及豐富美感。」
《達文西: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展覽
日期:9月20日至12月15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10am-7pm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劉鳴煒學術樓18樓城大展覽館
PHOTO: BILLY、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