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逾65年歷史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 擬拆除重建

近年滿載港人回憶的地標和建築,逐一殞落。屬香港地標之一、位於海運大廈的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逾65年歷史,在1950年代重建,與鄰近的尖沙咀鐘樓同樣是百年古蹟。日前天星小輪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交改建計劃,包括拆除現有的尖沙咀天星碼頭,碼頭已超過其設計壽命,建議將現有碼頭拆除,並全面重建!

天星小輪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渡海小輪公司,成立於1898年,至今經已125年歷史。對於香港的意義,或許並非單純是一種海上的公共交通工具,也見證了香港過百年來的多變的發展,服役中的船隊由10艘雙層船組成,其均在香港製造。 而天星小輪更是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首選的途徑,2009年更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並獲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評選為「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遊」之首。

1920年尖沙咀天星碼頭
1927年尖沙咀天星碼頭前的人力車。

尖沙咀中環碼頭 同步重建

早於50年代,香港人口急升,為了應付持續上升的乘客量,天星小輪在1950年重建港九兩地的天星碼頭,為了讓乘客較易適應以及減低建築成本和時間,尖沙咀碼頭、中環碼頭兩個碼頭建築均採用相同兩層設計,外型簡約,由當時工務司署總建築師鄔勵德以及助理建築師陳洪業負責設計。

由1950年代重建,當年工務局設計的第三代天星碼頭,罕有地採用摩登流線風格,如圓角、圓窗、大量玻璃窗或橫向建築布局。
50 年代常用於建築物裝飾的生鐵窗花, 在碼頭仍可清楚見到,值得靜心駐足觀賞。
在尖沙咀碼頭上層下船後,大家都急急腳離開,沒好好留意這排極具現代主義色彩的柱廊。在離開海面之後,踏進陸地之前,這條走廊正好作為 轉變環境前的最佳緩衝。 

第三代碼頭 摩登流線建築風格

第三代碼頭採用摩登流線(Streamline Moderne)的建築風格,罕有地採用摩登流線風格,如圓角、圓窗、大量玻璃窗或橫向建築布局。並特意將上層和下層的出入人流分隔,避免混亂。中環第三代天星碼頭在 2006 年因中環填海工程拆卸,現時餘下尖沙咀一邊讓大家緬懷昔日的情懷,但或許這景像也將不復見。 

從地下中央大堂拾級而上,就會見到二樓這列大玻璃窗,恰好擔當採光功能之餘,也讓乘客在步入候船大堂前, 回顧一下碼頭外的光景。

創造登船的期盼

我們平日乘船時,從中央大堂拾級而上,便會見到一大片玻璃窗,這除了體現現代主義風格的實用性採光功能外,可跟大眾有交流和聯繫,玻璃窗讓碼頭內外聯繫起來;至於候船大堂即碼頭的盡頭,也配上大量玻璃窗,讓乘客在候船期間,透過窗戶跟大海相連, 創造出一份登船的期盼,同時也減少等船的焦躁,大大提升乘船的體驗,這就是設計的精妙之處!

二樓的候船大堂呈弧形,配上大量大型玻璃窗,將 維港的海景盡收眼底,同時讓乘客在望海之餘,創造 一份登船的期盼,提升乘船體驗。

當時的天星小輪,有頭等和二等船票之分,相信大家對尖沙咀天星碼頭並不陌生,往上層乘船時必須要經過碼頭內長長的樓梯往碼頭上層,昔日戰前,上層視為頭等艙,是衣冠整齊、打好領帶的 洋人才可以進入。平民和「咕喱」等人就到下層「三等層」坐船。1957 年第三代碼頭建成前,所有天星小輪的下層,均沒有安裝跳板,三等層乘客就直接從船邊跳上碼頭登岸,就如現時的公眾碼頭。而新碼頭落成,這種上落客概念,頓時來個大改變——上層和下層人流以獨立通道分開,確保暢通;為求統一、對等,下層乘客登岸/登船都跟上層一樣用上跳板。如此一來,當時服役六艘的小輪,都要在下層加裝跳板,迎接新碼頭。 

幸運的話,有機會在上層遇上「三代同堂」的小星星座椅 : ‧在尖沙咀碼頭上層下船後,大家都急急腳離開, 左起順序第一、二、三代。
昔日小輪下層沒有跳板,乘客上船或登岸都是從碼頭樓梯級一躍而去,及至 1957 年第三代天星碼頭建成後,因加設可隨潮汐漲退的電動升降台(由蘇格蘭老字號、成立 於 1866 年的 John M.Henderson & Co. Ltd 設計),而令小輪下層都同樣裝上跳 板,是二戰後政府對市民生活待遇平等的一個重要的象徵。
現時服役的「夜星」屬第二代,建於 1963 年。近年塗上「亞洲國際都會主題」。第一代的元祖「夜星」曾經在香港保衛戰九龍大撤退的行動 中,肩負起乘載民眾避退港島的重任。日佔時期則被日軍強佔,重光後被發現擱淺在油 麻地避風塘,打撈重修後繼續服役至 1958 年,退役後被轉售及改裝成運貨駁船。

尖沙咀碼頭 已超出設計壽命

現在的尖沙咀天星碼頭落成啟用,至今亦已有65年歷史。隨著近年設施老化,天星小輪日前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交最新文件指,碼頭已超過其設計壽命,建議將現有碼頭拆除,並全面重建。

天星小輪日前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交最新文件指,建議將現有碼頭拆除,並全面重建。(左圖為尖沙咀天星碼頭)

倡2樓加建平台 向文化中心方向延伸

據設計圖顯示,將碼頭重建成三層高建築。擬建的新碼頭採用落地玻璃設計,地下及一樓為上下層甲板,作乘客登船之用,將新增扶手電梯方便上落;至於碼頭二樓則擬建觀景台,並劃分為市集、餐飲區兩個部分。同時,碼頭二樓將擴建露天平台,上面將設有商業街,並延伸至尖沙咀碼頭巴士總站上蓋,另新建行人天橋接駁至香港文化中心。

Text:Twinkie
Photo:香港老美
Source:香港老美




    近年滿載港人回憶的地標和建築,逐一殞落。屬香港地標之一、位於海運大廈的尖沙咀天星小輪碼頭逾65年歷史,在1950年代重建,與鄰近的尖沙咀鐘樓同樣是百年古蹟。日前天星小輪向海濱事務委員會提交改建計劃,包括拆除現有的尖沙咀天星碼頭,碼頭已超過其設計壽命,建議將現有碼頭拆除,並全面重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