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連治式狂想曲 由心而狂

 大衞連治(David Lynch),一名活躍於九十年代的作者導演,地位舉足輕重。

他,有多重身分。導演以外,又是畫家、音樂家;擁有自家咖啡品牌,近年還潛心冥想。是一個不太按牌理出牌的人。

人如其作,他的影視作品,令人捉摸不透,極度難以名狀。要我勉強嘗試,大概只能扯出一堆關鍵詞:懸疑、超現實、夢寐、弗洛依德、潛意識、恐懼、記憶⋯⋯

外國文化界索性為他創一個字,Lynchian,就像卡夫卡的大名,引伸出Kafkaesque。要領略連治式狂想為何物,請勿錯過百老匯電影中心的大衞連治回顧展。

詭秘之下的真實

這個時候,回顧這位瘋狂導演,也是因為Timing。首先,經典電影劇集《迷離劫》新一輯,先前在康城影展首映。屈指一算,連治剛好在40年前發表處女作《擦紙膠頭》,令他一炮而紅。再適逢《藍色夜合花》、《妖夜慌蹤》和《失憶大道》等,分別同時迎來30、20、15周年,所以電影中心的文案也寫道:「不做個大衞連治的回顧展如何說得過去?」

說連治狂,節目策劃Didi Wu形容他恍如來自另一個世界,用獨有的個人影像語言呈現視野,但終究不離人心。「他很擅長營造那種迷離夢幻的氣氛,疑幻似真。大家不妨重看他為Dior拍的廣告(Marion Cotillard主演),大抵就能感受其只此一家的詭異味道。但在各種表象之下,他大部分角色,始終保留了一份單純的真心。」

有時候,他更巧妙地暗埋對現實的批判。老實說,看他的作品,還真的需要些耐性──可能前大半套片你都摸不著頭腦,但當一切水落石出,故事來龍去脈梳通了之後,你又會暗地叫好,然後愈看愈入迷⋯⋯

由心而發的狂想

這次回顧展都算厲害,足足網羅過十部作品。電影方面,幾乎能有的都有,是個大好機會認識這位大導。比如說,他多年以來的創作風格,有甚麼一樣,又有甚麼不同?

 Didi留意到,大概在導演生涯初期,他就知道自己要做作者導演。「《擦紙膠頭》大成功,吸引到大型製片商投資連治拍片,有了《星際奇兵》,但效果很差,甚至他後來都不想多提,不想人看。這樣的合作模式,還是削弱了導演自主,事關電影的最終剪接和後製權,都落入監製和片商手上。為了捍衞話事權,他寧可放棄大製作,成本少一點,卻可完全由心而發。」

無疑,連治的作品,極具實驗性和前瞻性。即使今日再看《擦紙膠頭》,仍可堪玩味。Didi亦覺得,自《妖夜慌蹤》後,連治逐漸脫離傳統敍事結構,用各種與別不同的方式建構他獨特的世界觀。

電影之外,是次回顧展還有兩輯短片精選,又是連治的另一面向,亦展現他怎樣毫無包袱地創作;連帶還有紀錄片””Blue Velvet Revisit””,重新發掘導演拍《藍色夜合花》的側影軼事,相當全面,不容錯過。

INFO

大衛連治「魑魅魍魎」回顧展

為是次回顧展,電影中心特意邀請藝評人查映嵐、樂評人袁智聰、影評人鄭政恆和家明等,合撰一本關於大衞連治世界的新書,極具參考價值。

日期:7至8月

戲院:百老匯電影中心、Palace IFC 及My Cinema YOHO

Facebook:bc.BroadwayCinematheque

TEXT/NICKY
PHOTO/電影中心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