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追夢第二生:白領轉職農夫

2018-03-05

從沒想過,回覆電郵的時間也是認識受訪者的一個切入點。某天醒來,收到謝曉東(Alfred)回覆電郵,答應接受我們訪問。而回覆時間為早上5:30。傾刻暗忖︰這人是晨型人還是夜貓?起床氣散了後,定神一想︰ Alfred可是個農夫!作為一個農夫,當然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40出頭的他,五年前由「揸筆」變成「揸鋤頭」,全職投身農業。旁人覺得他大材小用,但他卻自得其樂,認為能透過耕作去宣揚自己的理念,希望環保能融入每個人的生活當中。

Alfred在錦上路租借的農田。

農業新力軍

農夫當中,40出頭的Alfred已算年輕。本地的農夫平均年齡高達65歲,像他一樣會全職務農的「後生仔」為數不多。轉職農夫前,Alfred曾從事環境顧問工作逾20年,並在加拿大和英國修讀環境科學學士和環境管理碩士。Alfred表示,環境顧問的工作就似「環保核數師」,負責為公司進行碳審計和能源審核工作,並提供建議節能和減少碳排效。約四年前,一次為酒店客戶進行碳審計時,他發現廚餘過剩的問題,引發他思考將廚餘和農業結合的想法。「廚餘在運送到堆填區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酒店自助餐每天都有大量剩食,我就想,或許可從廚餘方面著手。」

昔日「揸筆」寫報告,現在除了「揸鋤頭」,也常有一刀「傍身」,用來收割作物。

轉行觸礁

Alfred指,廚餘的出路不外乎堆肥和飼料,經研究後,他認為以廚餘堆肥,發展環保耕作能為廚餘謀一條出路,因此就雄心壯志的開始了環保農業的事業。他身體力行,用廚餘堆肥種菜,人人叫好,但執行起來,Alfred才發現「此路不通」。「在香港,用廚餘堆肥種的菜不能取得有機認證。拿菜去賣時,客人會問菜是否有機的。他們只會認著『有機認證』的貼紙,知道我的菜沒有認證,他們就不買。」
觸礁屬意料之外,但Alfred沒有因此而感到氣餒,及後成立了「濼佃」(UrbaNature),種有機菜取有機認證,換個方式去宣揚永續種植理念。

Alfred笑說自己喜歡種顏色特別的作物,紫蘿蔔和黑番茄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有機農業

濼佃是位於元朗錦上路的農莊,佔地3萬平方呎,規模不算大,但農作物品種卻十分多樣化。行過農田,每一行的菜都不同,單是椰菜已經有青椰菜、紫椰菜和尖椰菜幾種,又有黑番茄(black krim)和紫色羽衣甘藍(purple kale)等本地少見的西式蔬果。
Alfred表示,他有別於傳統農,不會單一品種作物,注重農作物的多樣性,亦多種一些冷門蔬果。「白菜和菜心人人都種,不一定要買我的。但我的農田有很多不同類型的作物。有適合常年種植的,也有配合時令而種的。」跟著Alfred走過農田,他對於每樣農作文的生長時期、種植和煮食方法都倒背如流,與君一席話,有如上了一堂地理課。

– 

做農夫不會讓我賺大錢,但從中得到的滿足感,不是單純以金錢可以衡量的

新派農夫

像他Alfred一樣的「新派農夫」除了耕田,接訂單、包裝到運輸都「一腳踢」,所需的知識比傳統農夫也就更多。Alfred現時和一些買餸網站合作,將農作物直送到訂戶手中,直接面向客戶,菜好菜壞,訂戶都會直接向他反映。「新一派的農夫,已經不只『揸住鋤頭』耕田般簡單,知識要比較豐富,除了知道田裡的東西,運送流程、烹調方法等都要有認識,對於一切都要較responsive。」

滿足感無價

由環保顧問轉職農夫四年多,在一般人眼中,是個翻天覆地的改變。剛起步時,家人亦會「肉赤」他要日曬雨淋。「那時我媽說『阿仔你讀咁多書,走去耕田、做司機』,但現在一家人吃飯,吃到新鮮美味的蔬果,他們就開始明白我所做的事。」Alfred表示,時代已經不同,希望大家知道,農夫並非一個負面的行業,而他自己亦十分熱愛現在的工作。「做農夫不會讓我賺大錢,但從中得到的滿足感,不是單純以金錢可以衡量的。」

TEXT: NATALIE 
PHOTO: BILLY 
#5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