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正是野餐好時節。很多在香港工作的外籍傭工,由於環境制限,趁假日在鬧市野餐,對聚會及放鬆方式發展出不一樣的文化智慧;趁著宜人氣候,不妨跟著姐姐去野餐,深入了解身在異鄉的她們。
外傭姐姐野餐食物檢閱
若是獨個兒在異鄉工作,一星期六天都煮食當地餸菜,欠了港式炒粉麵飯或街頭小食的生活想必相當難捱。外籍僱傭來到難得自由的週日,外出時不論是與友人相聚,抑或獨個享受寧靜,當然要享用家鄉美食或小吃。由於不是每位僱主都允許僱傭在家中烹調家鄉菜,有些外傭姐姐會從小店購來食物,一些喜歡煮食而且可以在家烹調的外傭則會帶同餐盒跟朋友分享住家美味。
印尼菜味道濃烈豐富,香辛也是其主調,因當中很多菜餚也少不了以各式香料香葉製成的地道特色醬料Bumbu。受歷史影響,菲律賓菜交錯中西飲食文化,米粉、西班牙海鮮燉飯等皆能見其蹤。各式菜餚揉合群島超過一百族群的地道飲食,菲律賓菜用的香料相對較少,亦以肉類為主,甜及鹹味作主調及組合是為菜式一大特色。以下羅列數款居港外傭野餐之選,一嚐在地他鄉小吃滋味,拉近「遠在咫尺」的文化距離。

水果囉喏Rujak Buah
印尼人喜愛辛香醬料的程度,可見於他們吃蔬果的習慣。連吃沙律,他們亦喜配合馬拉盞、糖、辣椒和青檸汁混合而成的醬汁食用。材料多為青瓜、菠蘿及芽菜等,有時會加入青芒果或青蘋果,既清爽又香辣。

印尼燉煮鍋 Semur
多以肉類、豆腐及薯仔作主要食材。跟廣東煮鍋很類似,豉油、薑、蒜及葱等基本調味,在印尼版本被甜豉油、洋葱、紅蔥頭、蒜頭、南薑、胡椒及香茅等香料取而代之,糅合各式調味及香辛料豐盈味道和層次,風味十足。

豆角臭豆炒黃豆餅Buncis Tempe Pete
為印尼家鄉菜,有像廣東熱炒小菜,運用印尼傳統食品黃豆餅,而且比較香辣。當中較為特別的食材臭豆為東南亞地區常用食材,味道濃烈特殊,與其他食材伴炒,相得益彰。

炸黃豆餅Mendoan
發酵自大豆的黃豆餅(Tempeh),正名丹貝或天貝,發源爪哇,是印尼常用食材。鮮炸塊狀Mendoan正是當地地道小吃。黃豆餅烹調方式繁多,切粒切片醃製香炒或燜煮皆宜,而且營養價值高,是素食人士果腹的滋味選擇。

醬汁燴米粉Palabok
傳統菲律賓主食,醬汁加入海鮮及燻魚片製作,配搭炸豬皮粒、肉碎及鮮蝦食用,下少許檸檬汁,層次豐盈,煙燻香氣獨特。

酥炸薯仔雞批Empanada
受西班牙殖民統治歷史影響,Empanada這款源自西班牙的小吃是菲律賓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有別於以海鮮作餡料的元祖配方,菲律賓版本多用雞肉、薯仔、紅蘿蔔及提子乾等食材。

糯米糕 Biko Tapol
椰汁、黑糖及糯米是菲律賓糯米糕的主要材料,各色的糯米也會運用到。這使人感覺飽足的香甜粢飯,是菲律賓人的甜點及午後小吃,也是節慶食品。

奶香酥餅Polvoron
源自西班牙的Polvoron是由牛奶和豬油製成的酥餅,菲律賓版本則以人造奶油或牛油代替豬油。其質感有點像澳門杏仁餅,但更鬆化。酥甜奶香溶化於口中是小朋友難以忘懷的甜點滋味。
香港美食之於姐姐
印尼人幾乎無辣不歡,近年開滿街頭的四川麻辣麵食店卻不是她們那杯茶。來港工作十多年的Sulastri指「吃麻辣菜式使舌頭無感,感覺奇怪,還是家鄉的辣味菜式刺激而香口。」而她最喜歡的則要數到牛腩麵、車仔麵、燒鴨飯和蛋撻:「燒鴨滋味可口,是印尼沒有的口味,早前回鄉時使人十分掛念。另外,為了將來會印尼時也可以吃得到蛋撻,我也特地學習製作這外脆餡滑的甜點。」
PHOTO CANDY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