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跟著姐姐去野餐 活動篇

2018-11-21

野餐之於姐姐

每星期一天的假期,是外籍家傭唯一的休息日。離開逗留6日6夜的工作地方外出消遣放鬆不難明白;跟同鄉聚會,同聲同氣聊個痛快,抒發累積一星期的悶氣是外傭姐姐的寫意活動。由於薪水有限,為著日常生活及家鄉親人的幸福,消費活動於她們來說是可免則免。週日的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是印尼外傭的聚腳地。公園內,有獨個兒在縫紉的、與三五知己談天和分享食物,也有共學結他或做布花的小群組。

“”We have to create our own happiness.””

來港工作9年的印尼女子May,深明隻身到異地工作以及寄人籬下的感受,選擇於週日組織聚會,製造同鄉互相認識和支持的機會:「一星期連續工作6天,有時一天工時超過16小時,著實累人。來自印尼,我們未必全部接受過高等教育。組織團體,於週日相聚,不論是結他、花藝、英語,我們都可以互相教導和學習,亦可暢懷表達自己。」除了興趣小組,團體聚會亦是外傭個人及勞工權益知識傳播及法律諮詢的重要平台:「無故終止合約、被剝奪假期、工時過長等問題,於傭工身上時有發生。在這裡她們可以提出疑問,我們一同理清狀況,商議解決方案。」週日的May是組織領袖,平日和一般外籍家傭一樣在老闆家中打理家頭細務。問她:「你在香港開心嗎?」May回答:「沒有人理所當然要帶給我們快樂,我們需為自己製造快樂。(“We have to create our own happiness.”)」

時裝品牌贊助的選美比賽於一星期後舉行;走台步訓練始於3個多月前。遮打道一段是候選佳麗的週日練習場。

車道上的舞台

週日皇后像廣場一帶氣氛熱鬧奔放;闊落無車的街道上,敲擊聽覺的強勁節拍總能引領視線,投向一群隨音樂舞動的菲籍女士。菲律賓音樂治源原住民鄉村民謠,後來西班牙及美國殖民文化元素滲入,融合本土,菲律賓歌舞演變成為地方普及而獨特的文化。源自骨子裡的音樂感,體現於週日街道上、自由故我的舞蹈風景,晚上走到香港部分爵士酒廊,亦能一睹菲律賓籍樂隊的演唱風采。

週日和友人來到遮打道分享老闆送贈的生日禮物紅酒。

手機熒幕裡的家

外籍人士假日裡在街頭緊握手機電話與熒幕裡頭家人視像通話的畫面不難捕足,在港工作十多年的Sulastri指:「以前和家人聯絡只能透過費用比較昂貴的電話卡,現在價錢相對容易負擔,老闆認同的話,在家連wifi便可。有些朋友因工作不能在屋內致電家人,所以假日便把握時間聯絡。視像功能讓我與家人更親近,能夠看見老公和幼少的兒子,以及讓他看見我是每天的樂事。在港工作每兩年才能回鄉一次,視像通話總算能有限度地參與他的童年。和家人或愛人聯絡是在異地工作的精神依靠。」

Sulastri和表妹Nur,分別來港13年及2年。生怕人多擠逼的她們,周日少到銅鑼灣;但因表姐獲十年長期服務金決意請客,於是一同前來共享印尼家鄉風味沙嗲,再到維多利亞公園坐一坐、聊聊天。

給家人的香港手信

跟友人聚會吃喝以外,外傭亦把握有限自由時間,匯錢、購買和寄送物品回鄉。銅鑼灣糖街及中環環球商場附近街道,週日時往往擁擠得水洩不通。Sulastri指很多地區都有包裹寄運點,她一般兩年寄一次包裹回鄉:「北角、旺角和深水埗都是購物的好地方。家中有一名3歲兒子,所以我會給他買點玩具。金莎朱古力、旺旺脆餅等零食少不了;也會寄點冬菇和雲耳,因為家鄉沒有,而且好吃。雖然衣服鞋履印尼也有不少,但香港的款式比較特別,所以在旺角挑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寄給丈夫。」印尼不少男性負責在家照顧家人和處理家務。Sulastri的丈夫也是一位「家庭主夫」,同時從事建築房子及縫紉造衣的工作。她早年為與先夫所生的女兒在印尼買下了一間屋;現正為現任丈夫和3歲兒子未來的家以及到麥加朝覲的夢想努力儲蓄。

TEXT TIFFANY
PHOTO CANDY
#63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