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要成為考古學家有點難度,本地學府並沒有考古學系,要到毗鄰的內地及台灣報讀。跟美國一樣,內地與台灣的考古學都屬於人類學系的一個分支。
一人身兼四職
歐州及美國的考古學源遠流長,屬於人類學四大分支之一,學科中又再細分為理論科學、方法論、技術和管理四個範疇。因此一位考古學家基本上是身兼四職。除了要懂得人類歷史,對文物文獻有深厚認識,懂得各項挖掘工作,更重要是懂得寫文章,因為歷史學家第一步就是向政府又或財團申請資助基金,才有資源進行考古工作。考古從獲取經費進行預算,同時也需要懂得時間控制,準確預算完成日期,以保證考古工作如期進行。
考古學家五大能力
1. 耐力—–挖掘需時,依賴強大耐力和心力
2. 體力———–挖掘過程需要很多體力勞動
3. 辨識力————————–辨識古物真假
4. 方向感——————–不能在挖掘時迷路
5. 好奇心——————–每天不斷吸收新知
香港欠缺考古專才
一般香港出現考古工作,都是遇上大型基建時,政府會派出歷史文物館中的團隊,但他們主要負責文物復修,將古物重新整理並進行修復,未必參與田野調查的現場考古工作。因為香港人材缺乏,古物咨詢委員會一般會從內地聘請專家到現場進行考古。
碳十四
要判別古物有多「古」,一定要知道甚麼是碳十四。原來所有物件都一定含有碳十四這種物質,而隨著年代久遠含量會逐漸減少,因此測量物件的碳十四含量,便能判別該古物的生產年份。後過程考古學
新考古學理論以後,又興起Post-Processual Archaeology(後過程考古學)。以發掘到一件古物為例,新考古學著重古物如何製作,從而反映當代社會面貌;後過程考古學則著重於人的心理層面,例如當時的人為甚麼會製作這件古物?為甚麼要雕刻獨特的花紋和形狀?兩種主張並無衝突,只是以不同角度解構古物。
虛擬篇
夏里遜福
相信不少現實中的考古學家,也深受《奪寶奇兵》影響,想成為像夏里遜福一樣有型的考古學家。不過他身上除了一條用來搶奪寶物的皮鞭對付敵人,基本上沒有考古裝備,心口掛個勇字便能將危機化解。

盜墓者羅拉
可能是世上最性感的考古學家,人物來自電視遊戲,後來拍成電影以後更加爆紅,安祖蓮娜祖莉的厚唇、雙槍、緊身衣和超級身材深入影迷與電玩迷之心。

衛斯理
來自本土的代表,雖然考古並非他的正職,不過憑著超越常人的好奇心及自少受過嚴格的中國武術訓練,往往在誤打誤撞的情況下「執到寶」,不過因為他家財萬貫視錢財如糞土,寶物不是送給外星人,就是石沉大海或玉石俱焚。


TEXT: RINGO
PHOTO: FRANKY & 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