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西式涼亭 優雅乘涼

2017-07-17

說起涼亭,總是想起紅柱子配綠瓦片,還有經典的飛簷。本地以中式涼亭作主導,設計流於典型,功能上沒錯能讓人在盛夏唞唞氣,避開狠毒陽光,觀感上卻稍嫌土氣。若果有典雅的西式涼亭,在遮光擋雨的同時,又能幻想自己置身於西式大花園中,給人貴族般的感覺,想想也不錯。由殖民年代至今,香港以西式建築為主,唯獨西式涼亭寥寥可數。閒時想扮扮貴族,原來並不容易。

柯士甸山遊樂場西式涼亭

貴族象徵
何以本地涼亭中式多西式少?這跟氣候有莫大關係。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李浩然博士指,西方向來沒有涼亭︰「歐美偏冷且會下雪,涼亭是中國建築的傳統。」然而,何以電影中英式或法式偌大庭園中,會有那種金屬造的通花拱頂涼亭?李博士說︰「家裡有大片草地建公園和涼亭的,一般是貴族;西方涼亭也只作裝飾,詩情畫意一下。想想天氣太冷,根本不可能在戶外坐太長時間。只有夏天較熱的法國和意大利南部,涼亭才具實用價值。」

罕有西式庭園
涼亭多設於公園,本地花園設計以中式為主,即使並非中式園林設計,也走現代化風格,欠缺西式庭園,讓西式涼亭變得罕見。想置身典型的西式涼亭中乘涼,要走上太平山。

太平山Gazebo – 大平山除了知名的「老襯亭」,於柯士甸山遊樂場和山頂花園中,還有數座西式涼亭。金屬八角形尖頂涼亭是典型的gazebo,通花欄柵和亭頂的風向儀,加上大片草地,如置身法式花園。
山頂花園仿維多利亞風格涼亭
馬灣Folly – 馬灣公園亦有金屬涼亭,但設計上則是裝飾的folly,半圓拱形通花頂,加上大量藤蔓植物,漂亮但欠實際功能。
數碼港英式石亭 – 另一石材建的涼亭,仿維多利亞建築,圓拱頂加簡約的裝飾線條,英式味道強烈,於數碼港公園亦有相似設計。

涼亭款式
一般西式涼亭通稱為pavilion,也有其他名字作細分之用。

  • Pergola長形涼亭。
  • Gazebo置於公園的八角形涼亭,伴有通花裝飾的圍欄。
  • Folly具浪漫風格的涼亭,純粹為裝飾而設,在十七至十九世紀最為流行。李博士說︰「Folly特色在於常製造出異國風情,當時不流行旅遊,有錢人便在花園建一個小小的「異國」涼亭,休憩時也就有置身外國的感覺。如仿古希臘建築,刻意將完好的柱子弄壞,製造出殘破的頹廢風格。」
  • Chinoiserie Folly源自法國,是仿中式涼亭,但當時西方人不了解中國建築,建出來的所謂「中式」涼亭,在中國人眼中其實不倫不類,卻又十分有趣;同時亦可看到中式涼亭對西方的影響。以前西方愛仿中式涼亭,現在則是香港愛仿西式涼亭,尤其多見於私人地方,如愉景灣、黃金海岸等,這些涼亭其實純粹供新婚人士拍攝之用。
西式涼亭傾向浪漫風格,所以禮賓府的涼亭種有藤蔓植物。李博士說︰「中式園景較少種植藤蔓植物,中國人認為感覺頹垣敗瓦,反而西方喜歡藤蔓帶出的頹廢味道。

藤蔓浪漫風
李博士提到,禮賓府也有一座帶有西式風格的涼亭。有趣的是,這個涼亭的建造原因其實十分「中式」,李博士補充道︰「涼亭是彭定康時期建的,當時彭定康覺得諸事不順,邀請了風水師蔡伯勵看風水,最後建議他建一個亭來避開中銀大廈的殺氣。」

涼亭思鄉
對中國人而言,涼亭不止用來避雨擋太陽,不少詩詞歌賦中,亭多指涉別離和思鄉。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曾記載「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親友遠行時,就會在亭中餞行話別。另外有一種叫「功德亭」,村民回饋故鄉修橋補路的同時,亦會興建涼亭供同鄉聚腳之用。

#459 go local
TEXT/JILLSANDY 
PHOTO/WAI、受訪者提供及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