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到郊野呼吸新鮮空氣,看見蒼翠處處,已讓人身心療癒,然而大自然所賦予的可不止於此。路旁的大樹和綠葉,腳下細小的昆蟲,你是否能叫得出它們的名字來?山野在那兒喁喁細語,想聽個明白,未必需要專家在旁,只要一app在手,也能讓你在行山閒遊以外,接觸更多生態趣事。
1) 生態辨認 iNaturalist
iNaturalist廣受世界各地的生態愛好者歡迎,在香港也有很多用家使用。無論是動植物,只要拍下照片,上載到iNaturalist社群,便有一眾生態學家和自然愛好者幫忙辨認,更可與其他專家一起交流討論,並追蹤有關生態的研究任務和生態圖鑑,如招攬附近的人一起做生態速查,是一個連繫生態專家與自然愛好者的生態交流平台。


優點:會由兩位或以上的生態愛好者辨認,更可連結至網站查看更多該物種的相關資料。
缺點:因為各地區的稱呼習慣不同,物種的名稱可能時有混亂。
2) 愛花識花 形色
「形色」是中國推出的可即時辨認植物的手機app,即使以不同角度拍攝,大部分的植物也能辨認得到。記錄時可以標記地點,方便愛花之人尋花。另一有趣特點是附有相關的詩詞和花語,亦可製成美圖與他人分享。


優點:同一花種,可看見其他人拍下的多種角度,有助從其他角度觀賞及辨認植物。
缺點:如有相似品種,未必能100%配對準確。
3) 行山幫手 野Guide
坊間有關行山的手機app多不勝數,但香港研發的「野Guide」,除了具備路線導航、顯示周邊設施的基本功能之外,特別之處是附上路線的生態物種照片和介紹,另外亦備有海拔高度圖、急救知識等實用資訊。


優點:即使郊外訊號不佳,也可以先行離線下載地圖。
缺點:行山路線和功能未必如專業行山app般齊全。

4) 微距體驗 手機顯微鏡
一塊石頭,一片樹葉,在普通人眼中或者看起來或許平平無奇,然而加上手機顯微鏡後,可以清楚看岩石的晶體、葉邊的絨毛、葉上的孢子、樹木長出的青苔等等,一切平常不大留意得到的事物,在微距探索下也變得有趣起來。


優點:價格便宜,網上有售約二十多元,而且體積小巧易攜,有些還會配置小電燈。
缺點:未必有很高清晰度。
香港科學節2018 龍虎山植物漫遊
介紹龍虎山的各種野生植物和殖民時代的植林,更會參觀由龍虎山居民主理的中草藥園。
日期:4月1日
時間:10:30 – 13:30
集合地點: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Facebook: 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 Lung Fu Sh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entre
TEXT SNOWY
PHOTO BI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