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於疫情期間,大家家裡都儲備了不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不過,藥物和食品一樣也有保存期限,藥物一旦過了有效日期便不建議繼續服用,但若隨意丟棄,分分鐘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本港就有團體第二年推行藥物回收計劃,將於全港18區設置約200個回收點,收集市民棄置的藥物,希望提升大眾對「藥餘」棄置問題的關注度。

不妥當棄置 污染環境
許多人都會把過期藥物當成一般垃圾丟棄,可是,藥物含有抗生素或激素,若然在垃圾堆填的過程中發生滲流,抗生素便會隨地下水流進土壤或河裡,不只會污染自然生態環境,更有機會落入食物鏈當中,導致抗藥性問題甚至超級惡菌,長遠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影響。

香港尚未推行藥餘回收措施
根據香港城市大學(城大)學者有份參與的一項全球研究發現,全世界的河流都存在廣泛的藥物污染問題,當中香港的啟德河更驗出多達34種藥物,屬全球之冠,令人關注藥物棄置問題的嚴重性。而香港鄰近地區,例如澳門、台灣,甚至是澳洲和日本也有藥餘回收措施,但香港卻尚未推行,情況令人擔憂。

去年收集28萬顆藥丸
有見及此,非弁利青年組織「太平山青年商會」於去年首次推行為期一個月的《藥「勿」胡亂棄》藥物回收計劃,望能妥善處理市民棄置的藥物,減少環境污染。計劃在全港設置了約100個回收點,最終收集了逾28萬顆、超過94種藥丸。當中,經藥劑師點算後,發現多用於止痛、退燒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佔量最多,為市民的「藥餘之最」,更發現有市民將已過期近20年的藥物投放於回收箱之中。
今年,他們將再接再厲,於6月底至7月底期間推行藥物回收計劃,回收點更由去年的100個增至約200個,包括於屋苑、辦公室、老人中心及26間指定萬寧藥房設置回收箱,讓市民投放需棄置的藥物。計劃暫時只會接收藥丸、膠囊及藥片,恕不接收藥水、藥粉、嗎啡及興奮劑等危險藥物。

期望改善藥物棄置措施
回收得來的藥物,經專業的藥劑師點算後,會送往已領有相關處理牌照的良耀社區藥房作焚毁處理,以減少對生態造成的污染。《藥「勿」胡亂棄2023》計劃的籌委會主席Michelle表示:「雖然藥物在焚毁處理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二氧化碳,但高溫能把藥物許多的化學物給揮發掉,相比起讓化學物流入河流和土壤,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絕對較少。」
除了減少環境污染,Michelle表示希望透過計劃,提升大眾對於藥物棄置問題的關注度,及透過向政府提交「藥餘」數據,改善現時藥物棄置的相關措施。
《藥「勿」胡亂棄2023》回收月
日期:6月30日至7月30日
時間:根據各回收點而定
地點:全港18區,共約200個回收點(包括屋苑、辦公室、老人中心及26間指定萬寧藥房)*
詳情:只收藥丸;不收危險藥物(如嗎啡、興奮劑、催眠劑、安神劑及鎮靜劑等)、藥水及藥粉。
FB:jcitps.pills
*回收點一覽:按此參閱詳細地點
Text:Onyx
Photo: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