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藝術補課 認識梵高的N種方法

2017-11-08

梵高不在畫廊,他在麥田花海的每一隅。認識梵高的方法有很多,除卻電影以外,梵高的藝術精神亦見於後世的不同創作,說不定你最耳熟能詳的那首歌,其實也是受他啟發而創作出來的!

音樂:””Vincent””

美國歌手 Don Mclean 在1971年創作的一首經典民謠,當年他讀畢《梵高傳》後感觸良多,於是寫下此曲以紀念梵高。歌詞中多番穿插著梵高的畫作,尤以首句 ”Starry starry night……” 點出名畫《星夜》最為經典難忘。””Vincent”” 一曲溫柔婉約,表達出後世對梵谷不為當時社會所賞識,落得窮愁潦倒、英年早逝的一生之感嘆,至今仍然擔當著梵高不成文的主題曲。

書籍: 《梵高傳》

Irving Stone於1934年寫成的《梵高傳:Lust for Life》以小說形式來還原梵高的生命故事,Steven Naifeh和Gregory White兩位藝術學者在11年推出的《梵高傳》則以小見大,帶來一份詳盡細密的梵高調查報告。流傳世間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麼誕生的?他真的自行結束生命嗎?在梵高博物館的傾力合作下,取材自數千封書信和海量文獻,《梵高傳》以精緻的細節及近200幅代表畫作,帶領讀者前所未有地走近這位偉大而神秘的藝術家,細味閱讀真正的梵高。

荷蘭:梵高博物館

梵高雖然主力在法國作畫,但其實他的故鄉在荷蘭,全球首間以梵高為主題的官方博物館正是位於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博物館首創於1973年,擁有200幅繪畫、500幅圖畫和750份書面文件,包攬全世界最多的梵高真跡。這些珍貴的館藏總結了他一生的經歷和藝術探索,從中觀眾可以看到梵高憂鬱的作畫風格,如何在他移居法國後變得更有色彩,更能親眼欣賞《戴氈帽的自畫像》和《吃馬鈴薯的人》等名作的真貌,屬梵高迷必到朝聖之地。

Website: www.vangoghmuseum.nl

#581 Art
TEXT: 一樹
PHOTO: 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