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作品一直都被外界認為是商業化的作品,以及他創造出來的七彩花朵圖案。其實他的作品背後除了帶著商業味道之外,還有甚麼訊息給予大家?不如借著這次機會,去欣賞一下村上隆如何利用他的招牌花花圖案,去帶出一個又一個諷刺時下藝術的訊息。
1. Wink (2001)


在車站中的藝術裝置,打破了紐約車站的優雅風格,村上隆的標誌性花花及一個個眼球裝飾於巨大的氣球上,令人像可以漂浮於空中一樣。裝飾代表著日本的新流行音樂,跟古典藝術建築風格的車站大堂構成強烈的對比及矛盾。《Wink》這件作品,就如於紐約車站向美國人介紹日本的新流化音樂。村上隆說到當人們看到的時候,它都會跟你對望一樣。村上隆表示,創造這類型的大型藝術裝置,是為了可以吸引到大眾觀眾注意。他認為在博物館觀看藝術品就好像身處一個舊式媒介一樣,希望可以為大眾去製作大量作品令藝術大眾化起來。
2. Eye Love SUPERFLAT (2006)


在2002年,村上隆應設計師Marc Jacobs的邀請,聯同LV開始了長達13年的合作。當時村上隆了設計了77種不同顏色的LV招牌商標,並在黑色或白色背景中加上了自己常畫到的眼睛。經過這次合作,除了為LV帶來超過3億美元的利潤,村上隆亦成為了推動藝術變成商業化的先驅。雖然許多評論家都嘲笑村上隆的藝術變得商業化,但對很多藝術家來說,是次合作只是將藝術轉化為一種新的商業形式。在LV推出了聯乘商品之後,村上隆重新再將完全跟袋上相同的圖案再重用於不同的藝術品之中,更進一步模糊了藝術品與商品之間的分別;在2007年的美國展覽當中,直接將LV店舖變成展覽的一部分,有評論家認為當時是將博物館變成了一間百貨公司。
3. Blue Flowers & Skulls (2012)

招牌的花花標誌加上大眼睛的骷髏骨鋪滿了整件作品,並借助藍色將兩樣極端代表連結起來。花朵中的表情就好像在網絡世界中使用到的表情符號。村上隆利用可愛的微笑花朵結合死亡的骷髏骨,去諷刺日本人對 “Kawaii”(可愛)的過分迷戀。這個文化已經不停地滲入到大眾,大家為了要成為眼中的“Kawaii”都不惜一切,年輕不單只要內在,更要外在。骷髏骨代表著死亡,村上隆希望藉著作品,去提醒大家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死,同時亦以日本佛教的概念:一切都是短暫的,去跟大眾說「其實根本不需要擔心衰老」。
大館「村上隆 對戰 村上隆」展覽
日期:6月1日至9月1日
時間:10:30am-7pm(逢星期五開放至晚上9pm)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室
費用:$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