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窩位處偏遠的沙頭角,自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荒廢,為了推動可持續發展,滙豐自2013年起與港大合作展開永續鄉郊活化項目,而「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項目就榮獲「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首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以表揚推動可持續發展。

荔枝窩村至今已有約400年歷史,由曾氏和黃氏兩個客家宗族所建立。因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背靠茂密的風水林,當時村民以農耕維生,更因盛產荔枝而得名。直到六、七十年代隨著村民搬離和面對農業市場競爭,農田逐漸被荒廢,不過村落仍然保存得很完整。
2013年起,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策動永續發展坊、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長春社等機構以及滙豐銀行,聯同荔枝窩村合作,開展「永續荔枝窩-農業復耕及鄉村社區營造計劃」(簡稱「永續荔枝窩」計劃),凝聚村民和各個單位,以回復該地的農村面貌,保育生態和鄉郊農村的文化,並善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恢復耕作。現時,荔枝窩約有6公頃農地已復耕,種植了大量咖啡樹、米、薑、蘿蔔等,重新建設一個務農的小社區,透過社區農場發展本地農產品,又修復舊村屋改建成「荔枝窩文化館」,活化傳統客家風格的建築。

荔枝窩不但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也保留了本地農耕及傳統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