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荒誕又現實的死亡藝術  

2020-10-08

橫尾忠則 的作品都是前衛、迷幻、神秘、地下······

「設計界的人常常把我的作品視為『反設計』。」有日本Andy Warhol之稱的日本藝術家 橫尾忠則 (Tadanori Yokoo)這樣說。

喜歡探索死亡、以死亡作靈感,但作品卻往往都充滿著強強烈色彩對比和獨特的拼貼風格。

三島友紀夫是他的繆斯、約翰連儂(John Lennon)是其好友,這位帶動著日本普普藝術的領導者,其人生,就如其作品一樣,充滿神秘色彩!

《 1945-1995戰後日本文化軌跡》海報

沒有藝術知識  但有藝術天分

只要再深入一點看 橫尾忠則 的作品,會發現在色彩和拼貼背後,是時代創意與日本傳統文化的融匯,其大膽又獨特的風格,沿於日本二戰後掀起的設計潮。六十年代初,日本政府為了重整經濟,開始注重設計教育,設計業亦成了當時的重要發展之一,而當年24歲的 橫尾忠則 正好由老家神戶到了東京,在這個日本文化大都會,在沒有受過正規設計和藝術訓練下,他開始在剛成立的日本東京設計中心工作,作品很快便得到不少前衛藝術家如電影導演大島渚(Nagisa Oshima)、劇作家寺山修司(Shuji Terayama)等垂青,並邀請為作品設計海報,後來,其海報更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一次過買下,價錢還跟當時Andy Warhol的著名作品《瑪麗蓮夢露》同價!1972年,MoMa更為他舉行個展,自此,橫尾忠則的名字開始在國際藝術界竄紅。

太陽、海浪和浮世繪等都是橫尾忠則最常用到的設計元素之一。
橫尾忠則的作品都帶著濃厚神秘和超現實色彩 。

一切源於  性死亡政治

「 既俗氣又前衛 」 、「既荒誕又現實」, 橫尾忠則 的作品,並非寥寥數個字能夠形容,觀其設計,會引發起一種令人思考、反思的感覺,他認為,廣告設計應該是有趣、悲傷甚至可怕,應該獨立於產品之外,所以他的廣告設計都以視覺的飽和度為首, 功能和傳達的情晰度為次,正是這種反世俗觀念,讓他在那個追求傳統簡約的年代中突圍而出。

《29歲已達人生高峰我也死了》以遺作集為主題,書內還有好友為他撰寫的悼詞。

色彩背後的黑暗

在喧鬧色彩背後, 不難發現, 其創作都是以性、死亡、政治的複雜化為主題,其中死亡和死後世界,更令他為之著迷,甚至毫不忌諱地在作品中表露出來,早在六十年代 ,其首本作品集便以 橫尾忠則 遺作集為主題,書內還有模擬葬禮照,還邀請了好友三島由紀夫等人撰寫悼文,在當時的保守社會來說,此舉可說是非常大膽,但亦是這種無畏無懼的態度,令其作品得備受注目,三島由紀夫曾這樣形容其作品:「 橫尾忠則 的作品簡直是將我們日本人內在某些不想面對的部分全部暴露出來。 讓人憤怒,讓人畏懼。這是何等低俗的色彩啊!」他對死亡的沉迷程度, 在三島友紀夫死後有增無減,他更曾經長時間陷入神秘主義世界當中。他的奇特思維一直帶領著他在藝術界走紅,除海報設計外,他還參與了不同藝術範疇,為披頭四(Beatles)、 約翰連儂等歌星設計唱片封套,後來更參與電影、電視演出,他亦被譽為多產藝術家。 後來更分別在神戶和豐島開設美術館,即使到現在86歲高齡,他依然活躍於藝術界, 可見藝術對他來說 依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廣告設計都是較著重於視覺的飽和度。
2012年 橫尾忠則 在神戶灘區開設第一間橫尾忠則現代美術館。2013年再於豐島開設豐島橫尾館。
橫尾忠則

1936年出生於兵庫縣西脅市,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藝術家。

1969年獲頒第六屆巴黎青年雙年展(Biennale de Paris)版畫部門的最大獎,1972年首次於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舉行個展而備受國際矚目。

TEXT:WINNIE
PHOTO: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