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香港18區各處街頭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連儂牆」,遍地開花的彩色便利貼寫滿了市民的心聲、訴求和打氣的說話,貼滿了整個牆壁。到底「連儂牆」為甚麼叫連儂牆?除了命名源於樂隊披頭四(Beatles)的其中一員約翰連儂(John Lennon)外,原來更象徵著愛與和平的意義。

連儂牆的過去與現在
連儂牆原址位於捷克首都布拉格修道院大廣場一條不起眼的街道,在1980年時,因約翰連儂被殺,令不少人開始在這面牆上塗寫披頭四的塗鴉及歌詞。其後在1988年,連儂牆成為當地年輕人宣洩對胡薩克共產主義政權的憤怒,利用塗鴉來表達他們的不滿及擔憂,之後更發生了數百名學生與警察的衝突。因約翰連儂當時被視為是反戰、追求和平思想的象徵,所以當時參與這場運動的學生都被稱為「連儂主義者」。現今這個連儂牆意味著和平、愛與自由,亦結合了歷史與藝術的意義。


香港遍地開花連儂牆
香港連儂牆最初出現在2014年雨傘運動中,當年這場運動中的市民在金鐘夏愨道一旁的樓梯上,利用便利貼寫上心聲和訴求,然後貼在樓梯旁邊的牆上,久而久之便變成一面便利貼版的連儂牆。隨著雨傘運動的完結,該面便利貼連儂牆亦都被拆掉。而在2019年的6月,因「反送中」條例香港各處街頭再次出現形形色色連儂牆,本來平平無奇的一條街道,貼滿便利貼,變成市民表達意見的地方。




不同形式追求相同意念
布拉格是一面充滿藝術感的塗鴉連儂牆,香港是一張張便利貼而成的連儂牆,雖然兩者的形式不同,模樣亦都不斷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大家都追求著同一個意念,信息一直都在。而且,連儂牆都是由大家一起參與的藝術創作,不分你我。約翰連儂有句歌詞「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可能我是一個做夢者,但我不是唯一一個,表達著大家對未來的盼望。


PHOTO: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