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身邊不少人養成了分類回收的習慣,但奈何回收站與家裡有一定的距離,回收物又多又重,帶來諸多不便。去年暑假開始,在人來人往的旺角鬧市,竟有一群社區青年自發設立了名為「旺角廢清」的街頭環保回收站。他們大約會每隔一個月開站一次,除了收集街坊已妥善清潔好的塑膠、紙品、紙包飲品盒、鋁罐,以及柑橘類果皮、即棄電池和舊雨傘等回收物之外,亦會免費派發自製的環保酵素。

被遺忘的旺角街坊
「旺角其實有很多人居住,也有街坊會做回收,可是卻被人遺忘了。」「旺角廢清」的成員Fion及Phoebe表示,設立回收站的目的是希望方便旺角區的街坊,「這一區有很多『三無大廈』,不設回收桶,但離旺角最近的十八區回收點則設於大角咀,照顧不了區內街坊。因此便想在周末時,於旺角的中間點設置一個回收站,喚起街坊的環保意識之餘,也鼓勵更多人參與分類回收!」
*「三無大廈」:即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法團)、沒有任何居民組織及沒有管理公司的大廈。


由旺角街坊義工設立
「旺角廢清」由約10名家住旺角及太子的街坊義工組成,Fion表示,他們當初是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於一個環保人士的分享會中認識,「那個分享會啟發了我們,即使只有幾個人願意挺身而出,也可以鼓勵大眾做環保。」
於是,關注環保和社區的他們,便不惜犧牲工餘時間,每月抽空在旺角鬧市開設回收站。雖然各成員都有正職,比較難「夾期」,但仍希望能盡量維持一個月開站一次。眾人於去年8月舉辦了首次的環保回收站,捌除了因遇上惡劣天氣而需取消擺站之外,至今「旺角廢清」已開站8至10次,成功令愈來愈多區內街坊認識他們。

收集舊雨傘 升級再造成遮套
因要遷就成員的上班時間,亦希望方便街坊於假日參與回收,故回收站通常會於每月其中一個星期六或日舉行,每次擺站兩小時。「一開始主要是收集塑膠和紙包飲品盒。我們會將塑膠仔細分類,在紙皮上寫下1號、2號、4號、5號、6號膠及雜膠等的物料名字和常見例子等等,希望教育街坊如何將塑膠分類回收。」Fion說。
他們最近兩三次擺站,不但會收集紙包飲品盒、塑膠、紙品,更包括即棄電池和舊雨傘。「我們會將大部分的回收物交予『綠在區區』,而破爛或陳舊的雨傘,則會交予香港婦女勞工協會,讓基層婦女把物料升級再造成圍裙和遮套。」至於即棄電池,便會交予由港人Royce自發的「即棄電池回收計劃」作後續處理。


善用廚餘 免費派發環保酵素
除此之外,他們亦會接收由街坊捐贈的柑橘類果皮,用來自製環保酵素清潔劑,再在擺站期間免費派發予市民。Fion提到,透過街站,他們亦會教授街坊如何在家裡自製環保酵素,好讓大家善用廚餘。她發現,原來很多公公婆婆都懂得製作環保酵素,「在了解之下,更發現他們的生活習慣並不浪費,也許較很多後生仔更為環保呢!」


曾被附近商場報警驅趕 幸仍可繼續擺站
街頭回收站設立於人來人往的旺角鬧市之中,Fion解釋,原來這竟跟疫情前、同由義工自發的「不是垃圾站」有關,「於疫情前,旺角區的『不是垃圾站』也是於這個商場附近設立,故我們想試試在這裡重啟回收站。」
設於大商場外,好處是人流多,可以讓更多街坊及遊客知道他們的回收工作,但當然也有不少不便之處。「例如通關後多了遊客,有些人會誤以後回收桶是垃圾桶,直接把垃圾掉進去;於年初時,我們更被商場驅趕,他們亦試過報警,不想我們在這裡擺站。」她不解,回收站設置的位置屬於公共空間,為何卻不能擺站?幸好,警方在了解過後,也明白「旺角廢清」設立的目的主要是以環保和教育為主,故他們仍被允許繼續擺站,「最近兩至三個月,商場對我們的投訴也暫時告一段落,因此我們仍可繼續做下去。」


「希望將來收集到的塑膠會愈來愈少!」
「旺角廢清」在疫情期間開站,起初接收到的回收物,都是以塑膠居多。可幸的是最近,疫情已緩和了不少。「最明顯的分別是塑膠外賣盒的回收量減少了,當大家的生活開始復常,逐漸恢復堂食,我們自然就收少了外賣盒和即棄塑膠。」另一成員Phoebe說。
而正值炎炎夏日,許多人都習慣買台式飲品解渴,她也表示最近發現到很多街坊會特地將膠樽洗乾淨、儲起,再拿給他們回收,「最好當然是自備容器去買飲品,但即使只是洗乾淨拿給我們,也好過直接把膠樽丟進垃圾桶!」
開站快滿一年,成員們表示除了會繼續舉辦回收站之外,也希望將來能夠舉辦一些不同類型的環保工作坊,「期望我們可以令大家認識到環保回收這回事,而將來收集到的塑膠也會愈來愈少!」


「旺角廢清」回收站
開站時間:不定期,請參閱「旺角廢清」IG的公告。
地點:旺角朗豪坊門外空地
可回收物品:塑膠、鋁罐、紙品、紙包飲品盒、即棄電池、舊雨傘
IG:旺角廢清
Text: Onyx
Phot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