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舊竹再生 手作風鈴筆筒

2018-03-19

年宵雖已過去一段日子,但遺留下來的垃圾問題依然未能解決。在年宵搭枱起棚的舊竹往往殘破不堪,最多用至三次後便淪為即棄垃圾,最終交由不勝負荷的堆填區全數買單。別人眼中再無價值的舊竹,卻獲有心人視為擁有再造重生的可能性──到底舊竹是否也可以擁有第二生命?

舊竹再造可有多種用途,例如可升級再造作竹筆筒、風鈴和雨聲棒。

拯救年宵舊竹

「初次去到九龍灣的回收場,看見大多舊竹已經腐朽、發霉,因為難以重用而堆積如山,心裡感到很震撼。」這句心聲,是來自一班拯救年宵舊竹的有心人。每年年宵過後,現場都遺留下來大量因為過於殘舊,而無人願意重用的舊竹,今年經組織回收的舊竹便有49噸。綠想成真(GREEN COME TRUE)的創辦人Hill與其他成員,為了拯救舊竹終被送去堆填區的命運,在回收工場內抽絲剝繭地挑選還可以使用的竹:「我們會敲敲舊竹,如果聲音清脆,即代表未發霉還可使用,所以儘管舊竹有些位置已經破裂,但我們也嘗試找出仍可使用的部分。即使只能拿來作為風鈴的竹片也好,我們希望能用盡舊竹的每個部分,救得幾多便是幾多。」

年宵的舊竹大多殘破不堪,如再用作搭棚建築等用途,因為不夠牢固而不再適合,但Hill表示,只要花少許心思,透過切割、改變形狀、清洗等工序,能讓舊竹搖身一變,再生成為竹風鈴和雨聲棒:「有時候人們一聽見環保,覺得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但我們想將環保滲透到生活之中,以好玩有趣的方法來實踐,勝過各種說教。」

竹風鈴製作

先將竹分解成如竹簡般的細小竹塊,不同長度可發出不同的音階聲響,再將竹片的四邊磨至平滑。
在椰子殻和竹片上鑽好洞後,以繩線將竹片由短至長的排列方式綁起,中間多加一塊用作兜風的竹片,即成風鈴。

雨聲棒製作

雨聲棒的製作過程不算複雜,先在舊竹上以螺旋紋的排列方式鑽洞,再加上木筷作為分隔物,並磨滑銼平。
搖動雨聲棒時,內裡的小石粒會因撞擊而發出清脆的聲音。最後在雨聲棒兩側加上紙團和封口便完成。

飽經風霜的舊竹

腐爛的竹無法再造為堅固的建築材料,拿來作風鈴和雨聲棒卻適合不過。Hill認為舊竹的身世和故事更能為作品添上意義:「其實只要用沙紙磨擦,便能輕易磨去舊竹的痕跡,但我們會刻意保留竹的原色。從它被撞擊過的裂痕、膠紙印或被界過的傷痕,令人想到它從廢棄物中被拯救過來的這段『記憶』,比單純做手作更有意義。」取而代之,Hill會以牛仔布或亞麻木擦拭舊竹,讓舊竹變得平滑和有光澤,甚至效果更好。

舊物再用

Hill表示,希望所有手作材料都能夠做到將舊物物盡其用,像是傳統的雨聲棒以仙人掌製成,但Hill會以舊竹製作,不但重新賦予廢棄物價值,而且聲音清脆響亮,一點也不輸傳統的雨聲棒;雨聲棒依靠棒內的分隔物以營造更有層次的聲響,Hill便善用廢棄木筷以作代替。竹風鈴主要以切割成小塊的竹片製成,風鈴的上半部則可自由發揮創意,用舊糖罐,或是吃完剩下的椰子殻(更帶有椰子的清香)皆可。

INFO
生活「見竹」工作坊
日期:4月14日(風鈴)及4月21日(雨聲棒)
時間:11:00 – 13:00及14:00 – 16:00
地點:綠在沙田(沙田石門安平街10號)
Facebook:Green Come True – 綠想成真

#600
TEXT SNOWY
PHOTO  NICK、BILLY、JOEY KWO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