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聯展《2022》
從5位本地藝術家眼中看2022年

2022-02-15

經歷過風雨飄搖的一年,來到2022年的第二個月,對你而言這一年意味著甚麼?聯展《2022》帶來施美婷、劉敬楠、曾思允、冼朗兒及風漸5位香港藝術家的新作,他們從2020年開始計劃展覽,通過想像做出創作,最終透過風格迴異的作品,展現題目所引發的思考。

幾何形態的陶瓷花朵

對施美婷而言,2022是一組數目字。在數碼化的世界裡,數字能夠組成點,點形成線,線形成幾何形狀的面。她試圖用陶瓷把花朵轉化成幾何形態,用一種簡化的方式重新詮釋來自香港的鮮花故事。這種詮釋帶點「異托邦」的概念,轉化後的鮮花就像重生成為另一種存在形態。

Morning Glory

過去與未來

受日本浮世繪藝術的影響和啟發,劉敬楠的繪畫風格注重強烈書法感的線條,亦帶有鮮明的色彩對比。他將20解讀為過去,22就是未來。通過他的作品,大家可以尋找和理解過去與未來之間的距離。

Preserve

變幻無常的世界

曾思允比較喜歡的藝術表達方式是刺繡,她曾到不同國家學習各種傳統刺繡縫紉技巧。她認為2022反映對未來的不肯定,她想通過刺繡勾畫已經滅絕或即將滅絕的植物,以此表達世事變幻無常的感慨。作品中引用了伊甸園和印度宮殿花園的設計概念,而這些概念本為對天堂憧憬的象徵。

Paradise Garden

對立的關係

冼朗兒喜歡將互聯網上看到的影像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日常風景進行重構。她在畫布上融合兩者,鮮艷的色彩代表互聯網的誇張及現實世界的困惑。她認為2022的「2」代表對立性,如同現實與虛擬世界,又或者觀點與角度。大家都在尋找「真相」,但同時對當下的不穩定感到沮喪。

Are We Only Having Sea Sickness?

生命與死亡

風漸熱衷於以寫實的風格描繪事物的重複性及其變化,經常以精細的油畫技法繪製植物葉子和磚牆。在搜索與2022相關的議題時,他發現全球核武裁軍經常出現。如果說核廢料代表死亡,那麼植物就是最重要的生命象徵,它們能夠在任何環境中發芽和生存。

The Edge of Pink

《2022》
日期 : 3月10日至4月7日
地點 : 中環雲咸街19-27號威信大廈1樓104-5室

TEXT:Gillian
PHOTO:由主辦單位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