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裡,加工食品無處不在,有機會危害人體的化學添加物就隱身在超市、食肆,甚至你我的餐桌上。日本傳統料理老師岸本太太十年前患有嚴重敏感症,從此留意天然健康飲食的學問。她深知化學物避無可避,唯有聆聽身體所需,了解食物何來,才能選得精明,食得健康,以找尋真正適合自己的天然飲食之道。

岸本太太(何穎怡 Wing)
嫁作日本媳婦後,愛上研究日本菜式,現擔任日本料理導師,分享日式料理,希望將健康飲食理念與更多人分享。
https://wingkishimoto.blog

看懂食物成分
岸本太太認為,都市人生活繁忙,要避開所有化學添加物,全靠手造純天然飲食,幾乎不可能。「最重要是調整心態,明白現今化學物氾濫,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心思考生活,懂得選擇才是良方。」飲食習慣並非一時三刻能夠改變,怎樣才能不再讓肚子受苦?先從柴米鹽油醬醋茶入手,聽岸本太太分享平日到超市購物的貼士。
一、勿被包裝誤導
購買食品前,先檢閱食物成分表。即使食品標榜「天然」、「有機」,無添加防腐劑或色素等等,當翻到包裝背面細心查看,仍可能看見食物成分表中的各式化學添加物。即使同一款食品,在同一貨架上也可有截然不同的選擇,價錢可能相差不大,但成分健康得多。

二、認識食材
若對食材有基本認識,自然能懂得分辨好壞。如上好醬油的釀造過程需時可長達一年,雖然售價過百元,然而當了解食品生產過程過後,便不難想像廉價醬油也許是由粗製濫造或由多種化學物合成,明白價值所在才懂得怎樣挑選。
岸本太太之選

萬字特級醬油
成分:水、黃豆、小麥、鹽
售價:$40.7

太古特級天然原糖
成分:甘蔗糖
售價:$37.9

OLITALIA米糠油
成分:米糠油
售價:$101.9
虛假的美味
食品添加物數不勝數,當中以味精和甜味劑對人體影響甚大,也是岸本太太頭號拒絕的化學添加物。
一、味精
名稱:味精又稱「調味料」、「麩胺酸鈉」、「增味劑」等,或只標出E編碼,如從E620~625皆是味精。
用法:味精為增味劑,加入後能令食物變得可口。
影響:可引起喉嚨刺痛、頭痛、肚子絞痛、心悸和呼吸急促等。食用過量可導致肥胖,影響智力,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帕金遜症和漸凍人症。

二、精製糖及代糖
名稱:市面上所售的糖若無特別標明,很可能皆為精製糖,而代糖則有阿斯巴甜(Aspartame)、果糖(Fructose)、麥芽糖醇(Maltit)、山梨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等。
用法:增加食品甜味。
影響:擾亂神經系統,導致消化機能下降,可引起肥胖、頭腦遲鈍,並有機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等,亦會供給癌細胞養分促其增長,以及傷害胎兒。

被忽視的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無處不在,的確避無可避,甚至看似平凡不過的豆類製品,原來亦暗藏添加物。如豆漿、豆腐、豆乾、素雞、豆干絲等,為防止在煮漿時溢出泡泡,會加入消泡劑;而豆漿亦會加進乳化劑或香料。洋菇、蓮藕、蓮子、百合、米粉等,為塑造成潔白顏色,可能加入漂白劑。還有香腸、火腿、臘肉等等,為了方便在室溫下存放並呈現鮮紅色澤,或會加進防腐劑和保色劑,吃下去有可能轉變成致癌物質。此外,大家吃沙律菜時,若嗅到一股氯氣,可能是因為防止蔬菜不轉變成褐色,而浸泡在溶有殺菌劑「次氯酸鈉」的水裡消毒所致。
Booklist
如想對化學添加物有更多認識,可從以下書籍中了解一二。

《把化學吃下肚》
作者:Hans-Ulrich Grimm
出版社:麥田
書中深入淺出地剖析大部分的食品添加物是如何經過認可,而得以隱藏在成分表中,亦詳列出323種添加物所扮演的角色,並說明它們會否危害人體健康。

《食品中你所不知道的致命添加物!》
作者: 渡邊雄二
出版社:遠流
書中破解食品安全迷思,深度檢驗121種超市、超商常見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更教你徹底讀懂食品標示,為食安基礎知識打底。

《該喝哪一瓶?你必須要知道的飲料添加物》
作者: 渡邊雄二
出版社:健行
不少飲料糖分和熱量過多,並使用大量食品添加物,書中徹底調查多個種類的飲品,是一本簡單易懂的飲料安全指南。
TEXT SNOWY
PHOTO FRANKY、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