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來到2023年,不少港產好戲都於新年檔期間上映,例如是講述疫情下基層故事的《窄路微塵》,以及記錄了6名女生十年成長經歷的《給十九歲的我》,亦正加開優先場次。就趁著新年有一連3天的假期,何不進場支持一下本土製作?

《窄路微塵》:世界再壞,也要當一顆善良的微塵。
政府於早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疫苗通行證亦告取消,然而,在疫情肆虐的這些年間,百業蕭條,六點後禁堂食、街上人煙疏落的情景,相信至今仍教大家歷歷在目。上周上映的電影《窄路微塵》,是本地新晉導演林森執導的作品,講述的正是疫情爆發初期,市民的生活故事——獨力經營清潔公司的窄哥(張繼聰 飾)和失業單親媽媽Candy(袁澧林 飾),因嚴峻的疫情而相遇,正當以為生活重上軌道時,卻又接連遇上不如意的事。
電影刻畫了疫情下的基層生活,兩位主角就如你我一樣,在艱苦的環境下掙扎求存,但可幸的是他們可以互相支持、依偎,保持內心的善良。正如片中一句對白:「我們一粒塵也不是,上天不是常常看見我們,不過我們看見對方就可以。」戲中貼地真摯的情節,相信可給大家帶來一絲溫暖。
給香港和香港人的情書
近年香港有一群新晉的年輕導演,偏好拍攝社會議題為主的電影作品,而林森也是其中之一。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導演系的他,曾創作講述回收車司機與少數族裔如何面對行業老化的《豹》,以及以香港小市民住宿問題為題的《黑哥》等短片。他亦曾執導電影《少年》,並憑此片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剪接」兩項提名,可惜該片因題材感敏而未能於香港上映。
至於《窄路微塵》則是導演林森首次執導的商業長片,是一個較為寫實的故事。他透露剛開始便設定要寫清潔工的故事,惟後來遇上疫情,需大改劇本,「在創作中途也遇上了許多掙扎」。此外,他亦形容《窄路微塵》為「給香港和香港人的情書」,因他在電影上映後不久便已離開香港、移民英國,而這可能是他的最後一部電影,亦是香港觀眾於戲院內觀賞到他作品的最後機會。

令人眼前一亮的袁澧林
電影中的窄哥(張繼聰 飾),經營的清潔公司生意淡薄,但為人老實古肅的他,卻不願欺騙他人,而他對個性不成熟的單親媽媽Candy(袁澧林 飾),同樣也充滿了包容,會給予她改過的機會。原來,導演林森找張繼聰來演戲時,認為他很有喜感,故希望讓觀眾去看到他反差的另一面;至於女主角袁澧林,雖然未必如張繼聰一樣,擁有豐富的電影演出經驗,但她卻很努力為角色作準備,更不惜花時間於戲外戲內跟「女兒」互動、培養感情,希望演出對手戲時更為自然。
二人在戲中的演技相當出色,演活了為生活而掙扎的小人物,尤其是袁澧林的演出,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他們亦分別獲得第59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提名,演技得到肯定。

勿放棄僅有的善良
若然你生活拮据,你會否為養家餬口而做不對的事?《窄路微塵》內的袁澧林,為了給女兒生活所需,選擇偷取屬於別人的物品。張繼聰發現後,雖表示明白袁澧林的苦衰,但仍勸誡她,說:「即使世界再壞,也不要當個壞人。」
這些年間,面對社會、環境上的種種艱辛和困境,大家難免會感到灰心和失望,但即使世界崩壞,也請勿放棄自己僅有的善良,母忘守護自己的初心。
上映日期:2022年12月22日


《給十九歲的我》 看少女與香港的十年
若數近期最多人推薦的港產片,非金像導演張婉婷執導的《給十九歲的我》奠屬。電影拍攝了6位英華女校學生,從2011至2019年,從中一開始的十年成長,那一段最真摯的青蔥歲月。
紀錄片追蹤的6位主角,性格、興趣和家境各異,對未來亦有不同的憧憬。而在拍攝的十年間,香港社會也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變化,反國教、雨傘、反修例運動⋯⋯到底對她們又有何影響?例如,性格反叛,卻又忠於自己的阿佘,雖曾被老師「睇死」不能在英華畢業,卻又成功平反,考進了大學;貪靚而又孤單的「香港小姐」,最終放棄當香港小姐的夢想,選擇赴美與母親團聚;學生運動員馬燕茹,一直煩惱該怎樣於全職運動員和學業之間作出抉擇;夢想做警察的新移民”Madam”,在社會運動的影響下,似乎亦產生了動搖;弟弟自閉症、當選學生會長的阿聆,最終離開了香港;而被父母從小安排嚴格作息時間表的阿雀,亦參與了音樂劇的演出,逐漸變得獨立起來。
張導演把這些女生的十年時光收集、整理,剪輯成電影。身為觀眾,看著她們由一臉稚氣的中一生,到開始為自己的前途、人際關係、戀愛而煩惱,最後就讀大學,難免會感到欣慰,更有種陪伴著她們長大的感動。這6位女生的成長故事,不知又會否勾起你的中學回憶?
上映日期:2023年2月2日


《白日青春》 揭示香港難民悲歌
香港表面上是個發達的城市,但在繁榮之下,依然有很多捉襟見肘的基層市民在這個地方默默掙扎求存。電影《白日青春》,就是一齣揭示了香港難民悲歌的作品。
導演兼編劇劉國瑞為馬來西亞人,定居於香港進行創作,過往的作品題材多圍繞外傭、移民和難民,那些在香港的「異鄉人」故事。他曾於2018年拍攝短片《末路窮途》,故事講述了一位巴基斯坦裔移民家庭的父親,因有案底,在香港找工作時處處碰釘、受盡歧視,結果要當上非法Uber司機。
而《白日青春》則是劉導演首次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揭示了香港難民的悲歌。原來,他們只能依靠每月發放的1,200元超市食物券維生,連二手雪櫃也負擔不起,生活貧困而卑微。他們在香港的生活沒有希望,也沒有未來,為了擺脫困境,他們都夢想移民到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居住。然而,在電影中,巴基斯坦裔難民男孩哈山(林諾 飾)父親的死,亦令他們一家的移民夢碎。失去了父親的哈山,一時間變成缺乏物質、希望、未來和父愛的「多失」男孩。至於計程車司機陳白日(黃秋生 飾),為了補償自己意外害死哈山的父親,花盡了積蓄幫助涉入黑幫的哈山偷渡逃亡。
二人在逃亡期間的微妙相處,更是發展出另類的父子情。黃秋生在戲中的演技,可謂爐火純青,演活了一名性格好強、自我中心,與兒子關係疏離的人,為了贖罪而幫哈山完移民夢的決心。難怪他會憑此片登上第59屆金馬獎的影帝殊榮,至於導演劉國瑞,亦獲得最佳新導演及最佳原著劇本兩獎,足見電影的成功。
上映日期:待定(優先場上映中)


Text:Onyx
Photo:由電影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