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你來說是一個居所?還是一個避風港?雖然每人對家都有不同的定義,但無可否認,這個細小的空間與我們的生活不可分割!非牟利藝術機構HART特別邀請了4位藝術家,透過一系列的雕塑及藝術裝置,為人類現代的生活習慣、習俗及情感作出新詮釋。
家的誕生
這個名為《駐家寧神》的聯展,邀請了唐納天(Nadim Abbas)、Shane Aspegren、陳沁昕及吳佳儒展出他們的最新作品。4人在創作中彼此交流,除令作品變得更新穎外,同時又能透過實驗性的視覺語言探討未知的事物。陳沁昕表示:「在討論展覽主題時,大家都在尋找彼此也感興趣的東西,當開始在家工作後,就會很自然地思考有關家庭的事物。」
日常新生活
4位藝術家風格各異,但作品均加入了「守護神」的概念,一同對「家」這個空間作出回應。藝術家之一的吳佳儒,以抽象的方式繪畫出一對《門神 I&II》,其創作概念源於老子的名言「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希望重新演繹中國傳統家庭守護神剛強的形象。她的另一作品《Beige_objects》則以日常生活的可回收物,如膠樽等製成雕塑,借此讓觀眾對生活作出反思。

Shane Aspegren則以實驗音樂創作出作品《Ratios for brief spells》。雖然他的作品聽來有點單調,但仔細聆聽,你會發現旋律是由不同的聲頻組成。此外,他還特意在展館中央鋪上地氈,營造出一個舒適的環境,讓觀眾細心欣賞附近的小型雕塑,多角度詮釋各種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節奏和頻率。

純白的潔淨神聖
與其他展品相比,陳沁昕的作品相對上較素淨。她的兩件新作品雖然都以白色為主,但反而在云云作品中,更能引起觀眾注意。在製作藝術裝置《絕對領域》時,她花了大量時間先梳理尼龍絲,再用大型織針把尼龍絲編成雲朵狀的地氈,再於地氈上放置了一個遇熱會變透明的層架。她還在層架頂層倒滿漱口水,藉此加強潔淨的意味,令作品猶如一座神聖的祭壇。
藝術裝置旁還有另一作品《對摺》,展品由2塊床頭板組成,外層再裹上保護衣物料。由於陳沁昕曾經歷一段長時間的失眠,所以她特意把作品製成一塊「睡眠的紀念碑」,以表達睡眠對她的重要性和神聖感。


把展品帶回家
在出口旁邊還有由Nadim Abbas製作的作品《屋即是空 空即是屋》,他用家庭常見的日用品如罐頭午餐肉、廁紙、百潔布等,以嶄新手法組裝成一座祭壇,希望觀賞者能從中預視另一種無法感知的自然狀態。

很多人會以為看畢展覽後,也就代表著完結,但其實觀眾手上的場刊也是展品之一,可以讓你帶回家慢慢細味。展覽策展人郭瑛特別把場刊設計成一本創意刊物,讓參展的藝術家以圖像對應4組主題作品顏色——神聖、氣味——恐懼、質感——夢及形狀——怪異。所以在觀賞展品時,不妨多留意場刊的內容,或能從中激發更深層次的體會,協助解讀藝術家的設計意念。
HART《駐家寧神》聯展
日期:即日起至11月21日
開放時間:11:00-20:00
地點: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地下 HART Hall
PHOTO:H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