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北角,每次都會被地標皇都戲院吸引,這間香港最後的單幢式戲院,記載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自新世界投得戲院統一業權,歷經兩年多的復修及定位,及參考不同年代的資料、文物,近日皇都戲院新標誌揭開序幕,形狀參考天台拋物線的飛拱桁架建築,主調以象徵劇院帷幕的酒紅色及金色,延續昔日情懷,再會皇都。



新標誌參考飛拱建築
近日揭開序幕的「皇都戲院」標誌,設計靈感源自保育團隊搜集的文物,參考皇都昔日標誌及舉世無雙的「飛拱」桁架建築,創作全新復刻標誌。

另外,保育團隊去年已運走及妥善保存皇都內部具歷史價值的物件,包括戲院座椅、商舖招牌等,並分析其地基結構,今年亦勘察皇都各處結構狀況,尤其天台部分,並用上「敲鎚勘察」方式。
而整幢建築物亦運用非破壞性的化學物料,希望外牆最早期的面貌能重現並着手復修整個外牆。目前整體進度理想,正準備復修外牆及內部,目標以2026年內完工。



復刻舊香港「夜總會文化」
為紀念皇都踏入70周年,新世界將在K11 MUSEA商場內獲米芝蓮一星中菜餐廳「夜上海」,舉辦沉浸式歌舞晚宴《皇都之夜》,將以聲、色、藝復刻舊日香港「夜總會文化」,從裝潢開始,有經典酒紅色劇院帷幕,再有逾20件舊物包括50年代電影戲橋、多款舊戲票和昔日照片展示皇都戲院前世今生的打卡位。
飲蔗汁食煨魷魚
現時入戲院會食爆谷,舊年代戲院則飲蔗汁、食煨魷魚,《皇都之夜》將重回當年,設置蔗汁和魷魚檔口。當晚菜單又會復刻50年代夜總會餐單,本地甜品大師Tony Wong並親自創作皇都「飛拱」造型甜品。
表演會以50至80年代的中外金曲為主題,並邀請與皇都有關的舊街坊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包括著名導演章國明、皇都戲院商場內的「天寶茶樓」及「利昌士多」後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