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樣,每逢電視台重播周星馳的電影,我們或會埋怨:「又播?我睇過N次啦!」誰不知一開播,大家又會乖乖坐下看畢全場!的確,在現時漫長的抗疫過程,加上其他社會問題,人心灰了,唯有看齣喜劇自我麻醉。而周星馳的電影,有的或只得啖笑,但亦有不少絕非只有無厘頭笑料,其實還有以下多項因素,才令大家今天亦對他當年每齣電影、以至每句對白都難以忘懷!
3月初翡翠台於15小時內兩度播映「星爺」周星馳94年的賀歲片《破壞之王》,而成「討論」焦點。姑勿論是次乃人為疏忽,還是節目編排上有工作人員是星爺「鐵粉」而讓之過關,反正星爺當年的多齣代表作,一日看多遍,觀眾也不會生厭。他的電影,既逗你歡笑,也令你對自己,以至星爺對他自己,都不乏自省與自嘲,在形式上和題材上滲入多種元素,造就這別無分店的周星馳(「老翻店」可數張衛健吧)。
1. 呼應小市民心態90年代香港經濟發達,小市民皆一望在這時勢「發圍」。1990年《賭聖》中的周星馳,憑著特異功能及傻氣,做到名成利就兼贏得美人歸,何不是小市民的欲望投射?往後周星馳也多演小人物,如《破壞之王》中的外賣仔、到千禧過後《少林足球》中的「兜踎」少林弟子等,最終都能名成利就,但主角於過程中多經歷一段磨鍊,好讓觀眾看得開心,亦告訴大家凡事沒有不勞而獲。

2. 動漫特技
星爺對CG的重視,可算始於《少林足球》,往後的《功夫》、《長江7號》,及他只導不演的《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所呈現的特技不求百分百像真,反而追求近似動漫之風,帶來滑稽佻皮效果,又與電影主題相輔相成。但到《西遊.伏妖篇》,特技之濫則見星爺走火入魔!

3. 功夫
眾所周知,李小龍是星爺的偶象。一齣《新精武門1991》,當中一場星爺被打到「爆缸」而以右拳擊退日本高手,完完全全是向《精武門》致敬。他在多齣電影一出手,猶如李小龍上身:《賭俠》中大耍雙截廁所泵;《功夫》中那身白衫黑褲唐裝,無不是展示他對偶象的敬意。

4. 歌舞
周星馳對60、70年代的粵語歌舞片似情有獨鍾,例如《整蠱專家》裡他與劉德華重新演繹當年陳寶珠的電影《彩色青春》中的歌曲《青春阿哥哥》,大唱「我要努力向上⋯⋯」演繹到位。再到他自導自演時,也在《少林足球》、《功夫》加入眾人共舞的場口,懷當年歌舞片之舊。

5. 言志
《喜劇之王》和《新喜劇之王》,讓我們看到小人物怎樣掙扎求上位,其實這也是周星馳的個人寫照。初入行的他,由電視台「茄哩啡」至成為影壇男一,體會人生際遇之苦樂,唯有奮鬥,藉以自勉及勉勵他人。到《新喜劇之王》對上述主題更加以強化,戲中如夢做不成主角,反而其好友獲選,明喻數十年前周星馳主動考TVB藝訓班並找好友梁朝偉作伴,最終反而後者獲取錄並不久當上小生,對星爺來說或是一段苦澀的過去。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