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當好戲量遇上Ben Sir 探索劇場無限可能

2018-09-24

曾經是旺角街頭的表演常客,也是首個進駐西九作戶外表演的劇團,好戲量在戲劇界轉眼走過十八個年頭。

偏偏在籌備每五年一度的創團作《駒歌》之際,卻先後遇上「殺街」、逼遷等阻滯,最後幾經波折,演出總算能如期進行,然而當下的種種難關,卻令好戲量的創團藝術總監楊秉基(Banky),內心泛起解散劇團的念頭。

未來的路無法預料,但對於戲劇和創作,Banky有他的一套想法。聚散有時,好戲量幾位成員與客串演出的歐陽偉豪(Ben Sir),將全副心力演出音樂劇前,相聚在快將要遷離的綵排基地,從劇場文化探索它的各種可能性。

音樂劇的初體驗

每隔五年演出一次、以Beyond歌曲為主題的音樂劇場《駒歌》,是好戲量的創團之作,也是成員們當初定下的計劃。今年演出除移師伊館舉行外,更得到經常於電視熒幕前出現的歐陽偉豪(Ben Sir)客串助陣,飾演經理人角色,擔任編導的藝術總監楊秉基(Banky),坦言對方答應演出,對當時處於水深火熱的劇團,實屬錦上添花;然而首次參演音樂劇的Ben Sir,卻強調自己從來也非懷著幫忙的意圖接演。「雖然我知道好戲量面對的困境,但卻不是因為甚麼伸出援手而演,純粹之前曾與Banky在talkshow裡合作過,能獲對方邀請參演音樂劇,自覺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新加入的Ben Sir在今次演出亦會一展歌喉,為觀眾帶來新鮮感。

解散劇團最輕鬆?

2000年成立的好戲量劇團,多年來在劇場與街頭的演出,在戲劇界也甚具影響力,然而創立劇團的Banky,早前卻在社交平台寫著:「解散劇團是最輕鬆」,而令Banky閃過這個念頭的原因,來自被逼遷的壓力。「之前我們遇到好業主,能以廉價租用『戲劇工廠』的場地,無奈工廠最近被收購發展商廈,即使最後能在演完《駒歌》後才遷離,但已打亂我們的全盤計劃,最壞打算確曾想過無法演出。這也令我開始反思,好戲量經過這麼多年,對於社會和時代,是否有它的意義。即使解散,也不代表將來不能重組,未來亦總不能凡事帶著劇團去做,最重要是能繼續做創作,有時鬆綁一下,或許會產生更多想法。」

好戲量是香港目前規模最大的獨立自主劇團,歷年來曾作不少劇場與街頭演出。

因缺乏場地而面臨解散危機,說起來令人感到沮喪,然而在旁細聽著筆者與Banky對話的Ben Sir,卻認為「解散」也非是必然的壞事。「創作人一方面進行創作,但本身對『解散』兩字是否有足夠的創作力?解散也能有很多方向,解散的程度、形式、地步如何?透過散開說不定更可豐富質地。」

劇場表演的可能性

除了在劇場演出外,好戲量從03年開始,成為旺角街頭的表演常客,對於旺角行人專用區上月被正式「殺街」,成員們自有一番感觸。曾於該處演出街頭劇場《吉蒂與死人頭》的陳裕君(Yukko),對戲劇為社區帶來的交流尤其深刻。「為何我們喜歡做街頭演出,是因為它有種鄰居的社區感覺。『殺街』當天,我們重回西洋菜南街演出,遇到好些很久沒見的街坊,主動上前跟我們打招呼,我很慶幸曾在社區做過這般美好的事情。」好戲量的另一位成員呂家琪,覺得「殺街」純粹消滅了該地問題,但卻沒更進一步的思考,應如何更完善地使用公共空間。

經常於旺角街頭作演出的Yukko,覺得街頭演出有鄰舍的親切感。(照片由Aaron Anfinson提供)

這個課題,好戲量的劇團成員時刻思考著,並各自探索劇場的不同可能性,好像著重與人群交流的Yukko,就期望能做到theatre everywhere。「近幾年我們都採用不同方式,進行各種劇場表演,例如到書店,到咖啡室,只要有人的存在,到處也能成為我們的劇場。」

好戲量是首個進入西九戶外表演的劇團。

至於Banky則認為無論室內或戶外,所有劇場都有表演的可能性,而好戲量亦努力嘗試開拓更多公共表演空間,然而在香港推動文化藝術,比想像中還要艱鉅。「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街頭表演,例如將劇場帶到西九戶外,但要在香港推動卻很艱辛,即使普通如演出時下雨,職員們都會用很官僚的方法,令你覺得麻煩而妥協。如果說街頭表演,我的思維也不會再局限於香港,好像我在大陸教戲劇時,亦曾在街頭表演,原來並不如想像般困難的。」

對於被逼遷的事實,Banky坦言感到無奈。「我經常都說,壞政策會令良心業主變壞,政策影響整個環境。」

透過改變去傳承

相隔五年後再度公演的《駒歌》,會否成為好戲量的最後劇作,此刻仍是未知之數,然而Banky卻樂於放手相信年輕人。03年首演時,小朋友角色要由大學生擔演,直到多年後的今天,有真正的小朋友參與音樂劇,Banky更讓年僅15歲的女生編排舞蹈,歸根究底,都是希望做到劇裡強調的「傳承理想」宗旨。對於這份傳承,Ben Sir覺得當中必然存在一定變數。「傳承的意義並非要將所有舊物『翻炒』一遍,而是透過改變去傳承。以往可能已制定了某種模式,但其XYZ值可以有所不同,如何在框架內改變,也是傳承所需的變數。」

「承傳理想」是《駒歌》海報上的小標題,也是音樂劇的宗旨。

面向世界檢視創作

月尾在伊館演出《駒歌》後,好戲量打算將來在大陸和台灣亦作公演,原因除了如Banky所言,所有劇場都有表演的可能性外,身為創作人的他,認為面對世界這回事,也是檢視創作的重要一環。「好戲量在香港的地位,頂多就只是個劇團,影響力相當有限,在香港的專業劇評人也不多,整個文化氣氛就像自己評自己,但我們並非要圍爐取暖,面對世界和其他人,需要有真正的實力。好像我們的音樂劇,主題是講理想,但香港以外的觀眾看起來,會否覺得思維很狹窄?又例如劇裡有同志的角色,但台灣早已將同志婚姻合法化,我們是否有想像中走得那麼前呢?因此要檢視自己的創作,就需要面向世界。」

Banky(左)與Ben Sir對談劇場文化。

當劇團面向世界,對粵語素有研究的Ben Sir,認為同時能藉此推廣粵語,透過歌曲和對白台詞,讓其他人了解到廣東話的美學。「香港這個地方很細,自己說廣東話有多厲害,其實並沒甚麼作用,反而面對世界去透過第三者,確立自己的特質和特點,讓其他人評論廣東話是怎樣。我們並非要比全世界厲害,而是告訴其他人我們有多厲害,無論劇場抑或藝術亦如是。」

好戲量音樂劇場《駒歌》

日期:9月27至28日
時間:20:00
地點:伊利沙伯體育館
票價:$150、$200、$250、$300、$580

#627
TEXT:C LONG
PHOTO:FRANKY、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