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發生的亞馬遜森林大火已發生超過三週,生態環境被破壞與溫室效應不在話下。對於整個地球都是短期內無可挽回的災難,但網上流傳數張令人值得留意有關一氧化碳的圖片。大火燃燒釋出大量一氧化碳,並且遍及巴西部分地區。由NASA的衛星觀察,它們更會被風吹到海洋上空,持續飄向其他地方。

一氧化碳的危害
一氧化碳可以由燃燒碳化合物時,因為不完全燃燒而產生。它無色無味,過量吸入卻對人體有害。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更容易搶先結合,令氧氣(O2)不能夠被運送到人體各部位運作。
在一般發生在室內的火災之中,因為一氧化碳而死亡的例子不在少數。因為一氧化碳的重量與空氣相近,所以即使在火災現場伏下亦不能夠避免吸入。通常在火場因為吸入有毒氣體而喪生的人,身體內的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已由約98%下降至40-50%。相反在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若已超過40%,已經可能無法保持意識昏厥。
當然雨林的大火與密閉空間的火災性質不一樣,但是造成的空氣污染仍然不可忽視。長期身處於一個滿佈一氧化碳的空間,輕則會有頭痛與胸悶的症狀,重則會噁心、嘔吐與無力。在巴西發生的大火始終有一日會熄滅,但是原來在香港鄰近的地區因為工廠運作等因素,一直以來都排放出大量一氧化碳。
當吹起東北季候風的時候,更多污染物更會吹到香港。當然在香港亦未必需要每日都配戴口罩,但是高樓大廈林立亦令污染物不能夠輕易消散。一氧化碳不能夠如二氧化碳大量地被植物吸收,要先依靠微生物先催化成二氧化碳。期間將會停留在空氣之中一段時間,若被人體搶先吸收,便會有機會在無意間引發的健康危機。


如何令空氣質素提升
當然各地政府有責任限制工廠的氣體排放量,這是最直接的預防方法。但所牽涉層面過多,需要大量民間力量的介入,在此便不作詳談。在個人層面又有沒有甚麼方法改變現狀?一氧化碳只要燃燒便有機會產生,若要大幅改變正常生活方式來達致減少排放一氧化碳,亦不見得是實際可行的方法。
上文提及到要將一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需要微生物與植物兩者。可見大自然才是唯一能夠改善空氣問題的專家,一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其實並不多。若要令地球可以長久維持在一個舒適可居住的環境,愛護大自然便是我們的責任。也許你可以在家中多種植一盤植物,你亦可以選擇在郊遊時,減低影響動植物的生活。始終生態圈是一環緊扣一環,只有日積月累的成果才可以推動整體環境改變。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