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尾酒吸引之處,在於其千變萬化,調酒師會因應客人的個人喜好,調配出一杯杯叫人驚喜的專屬雞尾酒。早前的限聚令,令酒吧被逼關閉,當以為再難呷一口雞尾酒時,瓶裝雞尾酒(Bottled Cocktails)迅速冒起,成為了家中歡聚的焦點。但如果沒有了調酒師介紹,又如何可以挑選最適合自己口味的瓶裝雞尾酒?就由 2018 年 Monkey Shoulder 調酒師大賽冠軍 Sonic Chan,帶我們深入認識瓶裝雞尾酒。

從桶到樽
一般人都覺得雞尾酒應該即席品嚐,不過原來在過百年前, 經已有將雞尾酒保存的概念。「美國雞尾酒教父 Jerry Thomas 每日要調配大量雞尾酒,如果每杯都即點即調會很花時間,於是將預先調配好的雞尾酒以木桶暫存,以節省時間。有一次,他忘記了木桶內裝有雞尾酒,直至兩、三年後才記得把酒倒出來,但味道竟出乎意料地好飲。原理就同威士忌一樣,雞尾酒在木桶內產生了化學作用,誘發出木桶的香氣,雜味也隨時間而揮發,變成了充滿歷史價值和味道的雞尾酒。」
到後來玻璃樽開始盛行,瓶裝雞尾酒漸漸出現,「有時客人喝不完,或想分享給別人試飲,便會叫調酒師將雞尾酒入樽,方便帶走。一開始瓶裝雞尾酒技術仍未成熟時,調酒師都會以『只 要不變壞』為最基本概念,構思瓶裝雞尾酒。由於烈酒的保存時間長,所以一開始瓶裝雞尾酒都是圍繞著烈酒類型,例如 Old Fashioned、Negroni 及 Martini,全都是以烈酒做基底,酒精達 20% 至 30% ,基本上入樽後都不易變壞,容易帶走品嚐。」

神秘領域
「瓶裝雞尾酒大約在 2016 年於歐洲開始盛行,因為地方大,要去酒吧也未必很方便,所以好多酒吧將最具代表性的雞尾酒入樽,讓客人帶回家品嚐。亞洲方面,台灣比較先行,會分派系,亦有由世界冠軍級調酒師主理的瓶裝雞尾酒實體店。」眼看其他地區的瓶裝雞尾酒發展日趨成熟,Sonic 與兩位拍檔也在構想,瓶裝雞尾酒在香港能否有同樣繁盛的發展?於是便作出嘗試,成立了本土自家瓶裝雞尾酒品牌。「我們成立這品牌是為了推廣雞尾酒,外國好盛行父母在子女成年後,帶他們到酒吧見識,教他們飲酒。反觀香港,父母不會帶成年子女到酒吧,年輕一代因此很少接觸到雞尾酒文化,所以漸漸就變成一個神秘領域。我們希望將瓶裝雞尾酒帶入屋,讓更多人認識這神秘領域。」

特別調配
Sonic 最希望客人打開樽蓋後嚐到的雞尾酒,與酒吧嚐到的無異,不過基於保存問題,所以在調配時需要多一重考慮。「一開始構思時是天馬行空,試盡各種款式,但後來發現某些口味無法做到,例如調酒師經常會在酒吧用蛋白製成幼滑泡沫,但難以呈現在瓶裝雞尾酒。」調配時要花的功夫也較多,「平時調酒師調配 Negroni 時,會利用玻璃罩或壺進行煙薰,令味道集中。我們就研究如何將煙薰味滲入瓶裝 Negroni,計好份量,先後煙薰兩次,再用罩將煙焗住,讓它滲入酒內。」扭開瓶蓋後,煙薰味依然濃烈撲鼻,教人驚喜。

口味隨己
隨著網購盛行,瓶裝雞尾酒不再受地域界限,「以前好難品嚐到其他國家的雞尾酒,但瓶裝雞尾酒就可以不用搭飛機都能品嚐到其他地方的雞尾酒。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好想透過瓶裝雞尾酒將本土文化傳達給外國人,所以構思雞尾酒時都會圍繞著本土特色。」Sonic 設計了 6 款特色瓶裝雞尾酒,集濃、淡、甜、苦等多種口味,大家可按個人喜好及配搭的食物味道,選擇適合自己的雞尾酒。如酒量淺或想配搭日本菜,可選擇以清酒做基底的 “”Sakura Dream””。享用前菜時,可選豐富果香的 “”Berries Garden”” 或 “”Golden Galaxy””。品嚐濃味紅肉時,則可配酒精濃度達 22% 的 “”Smoked Negroni””。””Pilo Milo”” 及 “”Lemon Tart”” 因甜度高,所以可作為餐後甜酒。

最佳品飲
在家品飲雞尾酒,除了配搭,也講求享用方法。「最基本是將雞尾酒存於雪櫃內,保持溫度。雖然是瓶裝設計,但因樽口窄,較難享受到雞酒本身的味道,所以建議倒進經已預先冷藏過的酒杯內品嚐。從調酒師角度,當然最想大家將酒倒出來後,直接享用最原味的雞尾酒,但因為要顧及不同人的口味,所以我們偏向調得較濃味,當客人覺得味道太濃時,可以自行加冰。如果是偏重果香味, 可以加梳打水、新鮮切粒生果和薄荷葉,感覺會更清新。」


後記:調酒師的靈魂
雖然限聚令間接促進了香港瓶裝雞尾酒的發展,不過身兼酒吧調酒師的 Sonic,卻不希望瓶裝雞尾酒會取代酒吧業,「因為調酒師的靈魂是不能被替代,客人會希望在酒吧欣賞到調配的過程和親自介紹,雙方有溝通交流。客人離開後,調酒師會記得客人的口味,下次幫你調配專屬的雞尾酒。」


專業調酒師
曾於 2018 年 Monkey Shoulder 調酒師大賽奪得冠軍,今年與拍檔共同創立瓶裝雞尾酒品牌「Ping」,堅持百分百香港手工製造。
PHOTO:JA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