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琉球王國的輝煌過去 首里城

2019年相信是文化遺產不幸的一年,先有巴黎聖母院大火,再有沖繩首里城一夜焚毀。今次首里城的意外更是接近完全把刻心範圍的建築都燒光,最重要的正殿只剩平地。過往首里城經歷過4次破壞,它的存在有甚麼特別呢?

首里城位於現時沖繩縣那霸市首里金城町,於2000年以「琉球王國的城堡以及相關遺產群」身份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過往作為琉球王國的王城,是集政治、外交與文化於一身的重要地點。它是一個國家的門面,當時更是王國內最大的建築物。

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所以建築特色同時具日本與中國兩種風格。與其他日本城池不一樣,在建築物的表面主要漆上紅色的油漆。屋頂的瓦片最初使用高麗瓦,後來改用了琉球赤瓦,在多處亦有使用象徵著國王的龍雕刻及壁畫。

今次主要受到火災波及的是正殿、南殿與北殿,內裡的文物無一倖免。正殿是琉球王國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又被稱為國殿或百浦添御殿。名稱中「浦」即村落,意指支配著全國所有村落的重要象徵。當時琉球王國曾為明朝與清朝的藩屬國,故正殿面向西方以表尊敬。內裡裝飾的龍柱在日中都沒有類似的設計,是琉球獨自衍生出來的風格。裝壁的紅色由漆油作底,再在表面油上一層桐油。

內裡有分三層,各有不同用途。最底層的一樓稱作「下庫理」,主要是國王自己執行公務與儀式進行的場所。二樓「大庫理」是國王、親族學女官日常使用的空間。三樓則主要用作增強通風,在屋頂內有隱藏房間。

▲「御差床」,是國王專用的王座。

在正殿前方的廣場空間「御庭」,是舉行不同儀式的場地。地面上有紅色的磚分隔開不同區域,讓官員根據官階排列。中間的通道「浮道」,更是只容許國王與明清使者行走。

▲以模型重現當時的情景。

而北殿過往則是被稱作議政殿,是王府的中央行政廳。每日都會有大量的官員出入,是首里城中最人氣旺盛的地方。最初在1506-1521年興建,可惜在1709年因為一次大火被全燒毀,直至1721年再建。現時與南殿同樣都是以鋼筋建造,然後在外層用木材復原外貌。

南殿別稱「南風御殿」,據指於1621-27年興建。這裡原本被用作進行日本風的儀式,在大火發生之前則用作放置文物及歷史資料。因為這裡沒有被油上紅漆,更能看到原來日式建築的原貌。

首里城歷經災難,城內建築因各種原因被破壞已不是第一次。最初一次發生於1453年,創建王國的第一尚氏死去,後人為了爭奪王位城內被完全破壞。史書《李朝實錄》中便有記載在1456年被修復好的首里城貌,其中細分「外城」、「中城」與「内城」。王所處的地方更有約百名侍女,可見王國的實力不弱。

第二次破壞於1666年發生火災,重建更用了11年。在不久後的1709年都發生了一次火災,與今次同樣的三殿被燒毀。因為當時財政緊絀,要待由薩摩藩提供原木才可修復。第四次的破壞原因較特別,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以城池地下作為指揮部,令它被美軍集中火力進攻而被摧毀。

▲最近發生的首里城大火(美聯社)

過往多次破壞即使能夠修復,相信亦大大改變了最初的外貌。今次大火要修復要面對更多問題,主要是製作技術的失傳。例如屋頂上的瓦片只能再利用燒剩的赤瓦,瓦片職人早已離開人世,故不可能再現原貌。各種各樣的原因使首里城重視變得天荒夜談,琉球王國的刻印還可留在這片土地上嗎?

TEXT:OLIVER FONG
PHOTO: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