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玻璃詩───當詩融為校園風景

去年冬,余光中安祥離開,遺世詩作再度成為話題,人們才始想起,「等你,在雨中」這句話是多麼的言猶在耳,<鄉愁>如何濃縮了一代人遠在彼岸對故土故人的永恆思念。類似的懷緬思潮,2013年也斯逝世時亦曾出現過。

書到用時方恨少,詩到唸時方知曉。精煉通透的詩詞,放在現代的語境中,好比刻骨銘心的動人情歌,亦如妙筆生花的電影台詞。一旦闖進了聽眾的耳根,就一輩子不會忘記。幾百萬人的小城,總有人在等你,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等你,在剎那,在永恆。

「文字,幻化成風景 

詩詞,裝飾你的日常」

午後校園,遊人徐徐踱步,學生在長椅上溫習用膳,偶爾抬頭,玻璃上一則手寫詩文在餘暉折射中格外耀目。脫離紙本的詩詞,在光影間獲得全新力量,穿透玻璃,滲入心扉。 從小到大,我們對詩的印象都離不開感懷身世、歸隱田園,詩的終點,仿佛就是遠離人群與煩囂,清幽恬靜之淨土。

中文大學「書寫力量」的一眾同學,卻不甘於將詩「收收埋埋」,團隊自2012年起在中大校園各處的玻璃和黑板上人手抄寫詩文,以最溫柔的筆觸將詩篇視像化,融入校園風景之中。 主動將詩帶出戶外,同樣的做法亦見於台灣,除了為城市增添一扇藝文窗戶,亦讓人重新思考,詩注定是私密小眾的嗎?離開紙本,詩能否坦蕩蕩進入熱鬧煩囂的公共空間?「同學如果心情不好,行經書寫力量的玻璃詩,駐足,反思,也許在這一瞬間,對這首詩產生共鳴,感同身受,我想那就足夠了。」現任編詩者之一的林日錦同學如是說。

由十人組成的編詩小組,每周聯絡出版社和作者獲取授權,再交由字跡秀麗的同學負責到校園各處抄寫。(圖為抄詩者之一的何銳文同學)
編輯書選:《裁光作紙》 《裁光作紙》包含「書寫力量」歷年來抄寫過的56篇詩作,題材風格多元。詩集在打印以外,亦保留手抄筆跡,將手寫玻璃詩的獨特質感帶回紙上。

寫詩即文青?同學們快問快答!

1. 在你眼中,詩是?

詩的語言是抽象的,曲折的,或許更接近人內心深處不能說的秘密、壓抑的情緒、潛意識等等,它不必然是勵志的,或給予讀者任何救贖,在這麼一個講求正能量的時代,它顯得格格不入。

2. 文青才寫詩?

文青本身是一個中性詞,縱然它有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並不意味我們就該唾棄它,對文藝之事敬而遠之,反而應該通過自身努力洗刷它的污名。

3. 編詩時有甚麼準則?

主題沒有特定的框架,若能觸及時事、愛情、生死,可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共鳴。我們不斷在拓寬「詩」的界限,過去就曾抄了林夕及Bob Dylan的歌詞。

TEXT: 一樹
PHOTO: Wai、Nick、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597 Cover Stor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