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無街步行

你還會在街上步行嗎?不是上下班點對點,不是規劃綠化的公園散步,而是有無目的都好,穿梭橫街窄巷與城市連結。習慣困在商場和睡房城市,我們大概已忘記街道的模樣,抬頭有高樓,也有陽光空氣藍天綠草,兩旁是擾來攘往的人,也是巷子裡的野貓野狗。如果人們不再行街,街道只會剩下無盡車龍和廢氣。

行街減廢氣
說街道重要,無人會反對,但有多少人留意到香港「可行」的街道正逐漸消失?健康空氣行動最近辦活動WalksApp,鼓勵人步行,也帶出街道對城市和空氣的重要。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帶我們走一轉觀塘,在汽車廢氣裡逛街說街道人事:「步行和踏單車代步一樣,可以緩解交通擠塞、減少汽車排放廢氣和能源消耗,外國曾有文獻顯示,提升街道可行性5%,便可減少6.5%汽車行駛里數,從而減少5.6%氮氧化物(NOx)和5.5%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排放。」不過他說可惜的是,香港街道愈來愈「不可行」:「政府交通規劃以車主導,從不以人為本,人們依賴交通工具,街道只為連接兩地之用。快捷獲得更多時間,卻付出新鮮空氣和失去城市價值。」

由於以車為本的道路發展,使觀塘區出現人多車更多的情況,空氣污染嚴重。訪問當天是大雨過後,普遍地區錄得低於20的空氣污染指數,而觀塘則是26,最高更達29。
觀塘重建項目還包括步行街,但其實步行本來就是生活一部分,正如街道是城市一部分,只要街道寬敞有店舖,便形成可行度高的社區網,根本無須刻意設立步行街。

橫街窄巷 城市血管
街道對城市步行有多重要,以正在重建的觀塘和有名的無街之城將軍澳作對比便知一二。龍子維說:「觀塘曾經是個可行度高的社區,裕民坊有街市、店舖,人流多,而且到處有窄巷截徑四通八達;可是重建後,怕會變成另一個睡房城市將軍澳,樓宇變商場,取替街道的正是馬路,和連接交通工具與商場的架空行人天橋。」失去橫街窄巷和特色店舖,無人願意留在街上,馬路以汽車主導,人們習慣迴避,最終遺忘了路原是給人行:「街和巷是城市血管,無街之城,失去社區網絡連結,只會變得愈來愈冷冰,還未算空氣污染和未來如何發展單車代步這些環保考慮呢。」

龍子維希望活動walksapp喚起更多人的街道故事,重新踏出腳步,遊走城市,而非依賴交通工具。

乳酸里 不可行的街道
離開裕民坊,走到計劃活化成商廈的工廠區,龍子維帶我們從開源道走到政府以建設「聰明城市」而美化後巷的乳酸里,看看究竟街道有多「不可行」。

1.    空間
根據規劃署準則,商業式住宅,以及一般工業用途的地區,行人路闊道應為4.5米,但開源道卻只得3.7米。至於為起動九龍東而活化的乳酸里,欠缺橫街截徑,只能一直走到尾,難吸引人流,有時還會停泊了車輛或放置雜物,令原本狹窄的後巷更不可行。

2.    店舖
店舖數量會影響人們在街道停留的意願,亦是連結社區的重要部分,裕民坊人流多,正因如此。龍子維補充:「即使工廈,雖然無地舖,但裡面的band房、工作室都能起到同樣效用,以往不少在工廠區工作的音樂人、藝術家,晚上穿梭街頭巷尾,形成獨特的社區氣息;但將來重建成商廈,只會變成上下班經過道路。」

3.    窄巷
橫巷對城市步行重要,因為提升了步行的彈性,可隨意進出。乳酸里一條長巷行到尾,中間無窄巷,降低可行度,即使塗鴉美化也無用。

4.    人流
冷冰冰、灰暗的橫街窄巷無人想行,乳酸里便是個好例子,即使人流最旺的午膳時間,步行的人仍寥寥可數,形成惡性循環。各項條件均顯示這裡「不可行」,美化變成是勞民傷財。


Follow
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 龍子維
本科修讀分子生物技術學,因緣際會遇上政治哲學,從此遊走於科學與人文的哲思之間,關注環保、土地和房屋等議題。
個人網站:www.loong5.strikingly.com
facebook:cleanairnetwork

推介facebook:
民間運輸局
‧HKCTB
(關注香港交通政策,分享本地及外地的交通政策、歷史和趣聞。)

#455 Green Feature
Text‧Naomi
Photo‧Franky、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