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無畫面的電影──麥浚龍 X 謝安琪話題作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聽歌可以有無數選擇,在音樂平台隨便搜尋,已能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選擇不再局限於本地,廣東歌愈來愈難做,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麥浚龍與謝安琪最近推出的新歌,卻成功掀起了話題,歸根究底也是贏在「概念」。

音樂說故事的概念

以概念大碟的方式「推歌」,可說是Juno近年的拿手好戲。年前的專輯《Evil is a Point of View》,音樂班底已夠強大,再配上林夕和周耀輝兩大「神級」填詞人,全碟曲詞圍繞著同一主題,從劊子手和雛妓的角度「以歌說故事」,從第一首的《劊子手最後一夜》,順序聽到最後一首《結》,旋律與歌詞形成強烈得到電影感,構成只須聽也能看到的專輯。

最近Juno找來謝安琪再度合作,繼續為樂迷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驚喜。兩位歌手早前一口氣推出幾首新作,包括《人妻的藝術》、《勇悍.17》以及《一個女人和浴室》,故事的發展都圍繞著兩個「角色」—浦銘心、董折。

以原創角色包裝新歌,在本地樂壇頗為新鮮,因此迅速成為大眾話題,而在最近舉行的「麥浚龍X謝安琪演唱會」,這兩個原創角色更被搬上舞台,從1986年的切爾諾貝爾核爆,講到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非但延續「Juno式」音樂說故事的概念,更將其推上更高層次和境界。(當然,古天樂在演唱會裡再開金口唱歌,也是一大亮點。)

概念大碟的代表作

雖然專輯的製作,在以往的本地樂壇,沒有像Juno般「玩」得那麼徹底,但概念大碟卻非甚麼新鮮事。早於80年代初,當時已走在樂壇前端的歌手羅文,就已推出過以「花」為主題的概念專輯《卉》。

而像麥浚龍般,歌曲圍繞同一故事系列發展,90年代的陳慧嫻曾在《愛戀二千小時》作此嘗試,專輯更以「歌+小說+廣播劇」的package面世,在當年而言相當少見,可惜最後卻叫好不叫座。

當然,概念大碟並不局限於「故事」,千禧年代就曾有好幾張專輯,成為概念大碟的代表作,例如以「數字」為主題的《10號》(梁漢文)、圍繞「漫畫」素材的《大雄》(古巨基)、以「顏色」為概念的《色放》(盧巧音)。

歌曲以零至九順序來命名,專輯不但贏得電台頒發的「年度至尊唱片」,更成功讓梁漢文在樂壇「鹹魚翻生」。
甚少閱讀漫畫的林夕,據說為了完成這張包辦全碟歌詞的概念大碟,特地花上幾個月看漫畫,將漫畫角色和劇情完美融入歌詞裡。
盧巧音曾於2000年接連製作兩張概念大碟-《Muse》以「夢」為主題;《色放》則以顏色作題材。

抓緊特定的主題或理念去製作專輯,歌曲質素往往也有所保證,以上提及的每張專輯,全部都在坊間贏得口碑。在選定的主題下創作,也能將該主題鑽得更深入,像以《夢》為主題的《Muse》(盧巧音),有空間提及流行音樂不多談及的「潛意識」;以港樂為主題的《Cantopopsibility》,可以向廣東歌致敬的同時,以不同曲風探索本地音樂的可能性。

廣東歌經常被說「詞大於曲」,但C AllStar在2013年推出的《Cantopopsibility》,卻嘗試了不同曲風如Jazz、Soul、中國小調等。

本地樂壇的新衝擊

誠然,很多歌手也曾在訪問裡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是個「每首歌都要中」的創作時代,要奢求每間唱片公司也像Juno的團隊,願意大灑金錢和時間,單純以一個「概念」去製作專輯,實在相當困難。

反而近年的唱片公司,喜歡以「系列」的方式推出新歌或MV。當每首歌都要「中」的時候,自然沒有了「sidetrack」的概念,亦失去了唯獨大碟才可帶來的聆聽體驗;然而這種宣傳方式,某程度也可說是製作概念大碟的延伸,純粹規模比以往縮細罷了。

也許,正如闊別歌壇15年的「藍定凌」(古天樂)所說:「香港樂壇需要有新一頁,無論是年青歌手,或殿堂級前輩,都要有新衝擊。」以故事手法來包裝流行曲,說不定就是將來對粵語歌壇的新衝擊。

TEXT:C LONG
PHOTO:互聯網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