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擾攘多年,直至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當地時間2月24日宣布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由清晨時分開始,俄軍向烏克蘭發動全方位攻擊,現時烏克蘭已有12個城市受襲,當中包括首都基輔(Kyiv),以及與俄羅斯有一大段距離的西部邊境地區盧茨克(Luksk)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Ivanno Frankivsk),導致過百人死亡,無數居民被迫逃離家園。
認識烏克蘭
位於東歐的共和國,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南接黑海,東連俄羅斯,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接壤。烏克蘭人口約4,117萬人(不包括克里米亞半島),當中78%為烏克蘭人,約17%為俄羅斯人,其餘則主要是羅馬尼亞人。烏克蘭在文化方面的發展一直備受推崇,無論音樂、舞蹈、油畫、文學等方面都享譽國際,基輔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被譽為「俄羅斯眾城之母」。

烏克蘭在藝術方面人才輩出,很多烏克蘭藝術家的作品都被世界知名的藝術博物館收藏,其中三位享負盛名的藝術家分別是Ivan Marchuk、Oleg Tistol,以及Tatyana Golembiyevskaya。
Ivan Marchuk

1936年於烏克蘭的Moskalivka出生,是烏克蘭著名的當代藝術家,曾獲 Shevchenko National Prize、捷爾諾波爾和基輔榮譽市民等榮譽,也是唯一入選《The Daily Telegraph》「One Hundred Geniuses of Today」的烏克蘭人。來自織布家庭的他自小就對繪畫有濃厚興趣,作品超過5,000幅,在國際藝術界擁有崇高的地位。他把自己的繪畫技術稱為Plyontaism,由 烏克蘭語Plyontaty (編織)衍生而來,擅長以多層次的交織線去繪畫作品。





Oleg Tistol![]()

生於1960年,來自尼古拉耶夫州(Mykolaiv Oblast)的他是烏克蘭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曾代表烏克蘭參加聖保羅藝術雙年展和的威尼斯雙年展,代表着烏克蘭新巴洛克風格,被視為「新烏克蘭浪潮」的領軍人物。Oleg Tistol勇於創新,通過實驗為陳腔濫調的技術帶來嶄新突破。





Tatyana Golembiyevskaya

出身於藝術世家的她是烏克蘭無人不曉的女性藝術家,她1936年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出生, 1962年畢業於基輔國立藝術學院,同年加入蘇聯藝術家聯盟,1965年在蘇聯基輔藝術學院畢業,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被譽為風景畫及靜物畫大師的她在藝術界屢獲殊榮,包括尼古拉 ·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共和黨共青團獎、米特羅凡 · 格里科夫銀質獎章等,而她的作品亦曾在烏克蘭、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展出。




TEXT:Ivy
PHOTO: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