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逛博物館觀賞名畫真跡,相信是很多人歐遊時的指定動作。通常每幅藝術品旁邊都會附有簡介,但大多都偏向資訊性,歷史感十足,但就少了一份現代人也能體會到的親切感。如果作品旁邊寫的不是創作由來,而是一首為名畫撰寫的詩,沒準會改寫你對經典畫作的既定印象!
台灣有一個名為「為畫寫詩 Write for Art」的 Instagram 帳號,作者擅長用簡短的文字來書寫一幅幅經典畫作的意境,又或是觀者在現代語境下得出的感受和體悟。行文像新詩,也像是作者藏於筆記本內私人珍藏的主觀想像,文筆清新細膩,輕輕撩動人心,恍如世上最優美的 Caption。

名畫新解讀 雅俗共賞
平時講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高不可攀,感覺就是上流社會才會追捧的富人玩意,「為畫寫詩 Write for Art」的獨特之處,在於作者使用人人都可以讀懂的樸實文案,重塑一幅名畫的語言風景,達至雅俗共賞。無論是莫奈、達文西的經典名畫,抑或是後現代藝術新銳作品,都能在作者嶄新的文字詮釋下,構建出一個平易近人的切入點,讓來自不同時代的觀眾,亦可以將名畫與自身生活經驗有所連結,從中獲得觸動和收穫,產生跨世代的情感共鳴。

詩畫同源 是綠葉也是主角
在閱讀這一首首詩句時,最令筆者深刻的是,詩句雖然是借題發揮的創作,但絕對不是襯托名畫的「綠葉」,反而更像是呼應前人藝術感悟的一個聯乘創作。有時詩句會像是為畫中人道出藏於內心多年的獨白,有時又會像是有故事的人對名畫的褒美禮讚。你或者未必認同詩句寫出了你對該名畫的主觀理解,但在運用文字邏輯來思考視覺藝術之際,其實已經產生出有趣而具實驗性的嶄新火花了。

有人甚至會將詩句看成獨立創作,因為詩句並非重複名畫故事而做出的文案版本二創,而是注入了當今世代的日常意義,為教科書中常常看到的「陳年經典」,賦予一個包含了你和我的解讀方式。長年躲藏在博物館內不見日光的國寶級名畫,亦恍若因而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若是你要為《蒙娜麗莎》寫一首詩,你又會為這位傳奇美人留下甚麼語句呢?
———————————————————————-
編輯精選作品
以下為大家精選出八個「為畫寫詩 Write for Art」創作的詩畫組合,讓我們來一同細賞名畫的文字風景吧!

「七秒記憶的金魚,為你,耽誤了整座海洋。」
-《印象.日出》,Claude Monet

「我該如何,直視你的眼睛,如何說服自己,對這段愛情深信不疑。」
-《阿諾菲尼的婚禮》,Parmigianino

「曾經我們都還年輕,以為自己是光,一點就亮,一轉眼,那些年那麼地輕。」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Johannes Vermeer

「合群就像,害怕落單的體育課,明明孤單卻要假裝很快樂。」
-《戈爾康達》,René Magritte

「女人需要剛剛好的自戀,看上去自信,聊起來內斂。」
-《瑪麗蓮夢露》,Andy Warhol

「你用擁抱兜出一圈又一圈,那些撩動心底,最好最壞的瞬間。」
-《吻》,Klimt Gustav

「有人對花過敏,有人過敏,是因為送花的人。」
-《向日葵》,Vincent van Gogh

「不喜歡照鏡子,不想知道你是怎麼看我,我又如何愛你的表情。」
-《蒙娜麗莎》,Leonardo da Vinci

「為畫寫詩 Write for Art」
圖: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