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溝口健二 以鏡頭凝視女性的一生

2018-11-12

說起日本電影,你能數得出哪些導演?近代的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最為人所熟知,那麼追溯至日本影壇的黃金時代(五、六十年代),那些享譽國際的殿堂級名導時,你的腦海裡浮現出誰的名字?今天要說的,是與黑澤明、小津安二郎及成瀨巳喜男齊名的四大名導之一——溝口健二。

溝口早期的作品《殘菊物語》(1939),講述女僕奉獻自己的一生,陪伴愛侶踏上演藝之路,呼應其女性為男性犠牲的母題。

溝口健二的作品中,大多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會以女性為中心。他擅長刻劃日本女性的悲哀和苦痛,在其鏡頭下的女人,多是帶著坎坷的命運,為愛情、為家庭而犧牲自我,卻不失女性應有的尊嚴和原則。溝口的一生幾乎都是透過電影來表達他對女性的憐憫和關注,這不僅揭示了當時日本社會男尊女卑的殘酷,還是他對封建思想及女性得不到解放的控訴。因此,他的作品裡帶有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突顯出女性活在父權社會陰霾下的困境和無奈,後人亦因而為他冠上「女性電影大師」之名。

《西鹤一代女》(1952)則被視為溝口眾多女性電影的代表作之一,運用長景頭緩緩地追溯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雨月物語》(1953)被稱為「溝口長鏡頭美學極致之作」,更憑著作品奪得1953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
《流言中的女人》(1954)講述藝妓母女戀上同一男子,母女間爆發出一段爭風呷醋的恩怨情仇。

熟悉溝口作品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大量長鏡頭的運用及出色的場面調度是其個人一大特色,其著名「一場一鏡」的鏡頭美學更是啟發一眾法國新浪潮的導演們。溝口的電影節奏雖慢,卻絲毫不沉悶,縱使沒有太多的特寫及蒙太奇剪接,但是他仍能透過獨特的場面調度加強風格。他的長鏡頭,沒有過多複雜的運鏡,多是跟隨著角色的行動而徐徐移動,幾乎迴避了任何的特寫,加強了空間與人物的互動,更添一份寫實感。有評論曾指,出自溝口手中的長鏡頭,「儼如日本傳統卷軸畫挪動般的優美」。

《赤線地帶》(1956)是溝口的遺作,講述幾名不同的女性流落青樓的故事,一如既往地透過鏡頭展現舊時代下日本女性的悲情生活。

溝口健二的作品不但蘊含他的人道意識及對女性自主的關懷,還開拓出嶄新的電影美學。適逢香港藝術中心近期舉辦溝口的精選電影放映展,挑選了四套他的經典作品,及一套講述其生平的記錄片進行特別放映,影迷可在大銀幕裡,細賞巨匠的獨特視點。

【溝口健二:映畫一代男】
日期:11月1日至12日2日
場次:放映地點及時間不同,詳情請參閱網站
網址:https://hkac.org.hk/calendar_detail/?u=dfTg_7XnR_8

TEXT: SAMMY
PHOTO COURTESY OF HONG KONG ART CENTRE AND THE INTERNE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