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除可用來練書法外,還有甚麼用途?3位菲林攝影發燒友忽發奇想,以此製作成首卷港產手工菲林,透過宣紙的獨特纖維紋理,呈現出另一種充滿本土味的復古菲林。
迎難而上的衝勁
按下快門,咔嚓一聲,相機裡的宣紙菲林把眼前的美景留住。行人橫過電車路、茂密的大樹和中環的高樓大廈,經宣紙的暈染後,作品更像一幅黑白色的水墨畫。宣紙的紙紋,令每張照片都變得獨一無二。那一種沖曬帶來的驚喜,令 Toni、Daisy 及 Raymond 愛上菲林攝影,更嘗試使用各式各樣的菲林拍攝,比較效果。「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地都有自己的菲林,為甚麼香港沒有?」Toni 表示。這個念頭一直在他的腦海縈繞,後來更獲香港手工啤酒品牌「友」旗下的「我友主義」平台支持,讓3人成功孕育出這卷具本土特色的宣紙菲林。

起初,他們打算製作用色特別或帶強烈對比度的菲林,但不少的菲林廠皆異口同聲地以香港市場細、訂單數量少為由而拒絕為他們生產,更有廠商反建議他們把現有的菲林重新包裝,再推出市面。「當時十分不忿,這樣做完全沒有本土元素,簡直是毫無意義。」但3人卻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沈,更決心要用自己的雙手,製作出一卷更有味道的菲林。
尋紙之旅
要製作菲林,第一步要做的是決定用料。市面常見的菲林多以膠片為「片基」,但由於製作膠菲林的過程較複雜,所以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以紙作為菲林的「片基」。Toni 在3人之中較熟悉攝影化學,他表示,「其實在攝影史上,紙菲林較膠菲林還要早出現。」用宣紙製作菲林可說是呼應歷史的做法,令菲林增添一份復古味。
為了令菲林更具“Made in Hong Kong”的特色,Toni、Daisy 及 Raymond 把 A4 紙、原稿紙、牛皮紙等港人常用的紙品都買來作測試。最終因宣紙耐水和酸鹼,能應付顯影劑、感光劑等化學品,並抵受得住菲林沖洗的過程,而被選用成菲林的「片基」。


一場摸黑實驗
成功選取合適的菲林片基後,他們還要調配適合宣紙使用的感光劑。由於調配過程只能在黑房內進行,所以只能待 Toni 的菲林店關門後,通宵達旦地以銀鹽、魚膠粉和洗衣粉等做實驗。「把感光劑混好後,要先冷藏、洗淨,然後再助熱分成小杯。我們曾嘗試以油掃把感光劑掃在宣紙上,但感光劑變得凹凸不平,難以曝光。後來,我們改用模型噴槍,但感光劑過稠又會堵住槍口。最終我們想到用覆膜儀,一碌便可把感光劑厚薄一致地分布在宣紙上。」Toni 又表示,由於沖曬過程需於黑房裡進行,他只能用手感受宣紙是否因吸收了感光劑而受潮皺起,所以一切非常講求沖曬者的經驗。

以菲林會友
這卷手工菲林的感光度只有 ISO 25,較市面上常見的 ISO 200 或400的感光度低,所以幾乎不能在室內進行拍攝,即使在戶外拍攝也需要大量紫外線,因為菲林對藍光甚至紫外光也較敏感,所以當拍攝藍天時,照片也會較亮。至於人像攝影方面,皮膚的膚色拍出來會較深,加上照片有紙張纖維的紋理,令作品更具質感。
由於宣紙菲林全靠人手製作,所以3人只製作了100卷,並交給其他同好使用。雖然暫未有大規模生產發售的計劃,但他們也絕不感可惜,「我們一心製造手工菲林,只是想分享給志同道合的發燒友。」
宣紙菲林相片效果
Facebook 專頁「香港遺美」版主 Hiuman Lam 是其中一位獲贈菲林的攝影師,她以這別具香港特色的菲林,記錄香港的絲絲絮絮,大家不妨從她的作品中感受帶藝另一種質感的香港。







香港菲林攝影愛好者
2020年成功研發本港首卷宣紙菲林
PHOTO:NICK、 我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