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港產片海報迷養成記

2018-09-19

港產片的光輝年代,孕育了不少電影迷。曾聽說有些影迷愛連續看多齣午夜場,直至天亮仍遲遲不願散去。亦有影迷會於首映場站在戲院門口,苦候偶像出現希望獲得簽名。這次相約訪談的林家樂,也是不折不扣的影迷,他還有一個嗜好,就是花盡心思和金錢四處搜羅舊日的港產電影海報。對他而言,收藏的不僅只是一張張單薄的紙,而是對往日美好時光的追憶。

迷上港產片

小時候在慈雲山長大的家樂,家中有個愛電影和音樂的姑姐,耳濡目染下,他也漸漸喜歡上看戲,更時常於樓下的萬年戲院流連。「我是『甩繩馬騮』,喜歡通山跑,要不是在戲院,就會去逛CD舖、影視會。早期對動作片最感興趣,記得當時看完成龍的《A計劃》,回家便模仿片中動作,四處亂蹦亂跳。」除了功夫和喜劇片,看恐怖片也是家樂的成長記憶。「10歲那年看的《疆屍先生》,至今仍然歷歷在目。燒香踩單車的一幕,那個年紀看實在心寒,卻堅持繼續看。」家樂回憶當年跟隨家人入戲院看的,總是讓人開懷大笑的喜劇片;自己租帶躲在家看的,是讓人嚇破膽的恐怖片。

《A計劃》是家樂兒時印象極為深刻的一套電影。

是影迷也是「追星族」

家樂之所以迷上港產片,除了受家人影響外,另一原因是明星效應。「我喜歡譚詠麟,他的《恭喜發財》、《愛情陷阱》、《陰陽錯》等,都是我沉迷的作品。」至於收藏電影海報,則始於年少時的一次經歷。「初中某天夜裡經過佐敦街頭,看到一張印有葉蘊儀的《老貓》電影海報,漂亮得讓人巴不得擁有,『膽粗粗』花了一整夜去撕。」撕下海報一刻,他知道自己不單是因為喜歡追星,更是希望可以擁有港產片的一部分。

這張《田雞過河》的手繪海報是在意外下尋獲的,家樂形容這張海報當時用以包裹其它外國電影的宣傳品,背面仍殘留大量膠水痕,要小心翼翼地撕開,可惜最終還是失去了一小塊。

結識同道中人

擁有第一張電影海報,家樂是帶著貪玩的心態。後期在圖書館他看到一本名為《香港電影海報選錄》的書籍,當中一張張設計精美的電影海報映入眼簾,才讓家樂希望一一擁有它們。現在家樂收集回來的海報,數目多得連他自己也算不清。近年網絡平台盛行,家樂希望跟他人分享珍藏,於是開設了專頁Movie HK Poster,定期上載許多絕版港產電影海報。「有些曾參與電影製作的行內人留言給我,說看到這些電影海報,讓他們憶起當年拍攝時的難忘經歷,還向我分享了不少有趣見聞。」家樂此舉讓他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令收藏電影海報不只是嗜好而已。

因為家裡空間有限,加上海報的收藏量極多,家樂並沒有刻意將它們一一用畫框表起。

近代的港產電影海報,也是家樂的珍藏之一。

回味昔日情懷

黃金時期的本地影壇,每星期有多齣電影同時上映,當年網絡未普及,而海報則是有力的宣傳品。「昔日電影海報立體感較強,連字體也是由人手繪畫而成,單看海報足以吸引觀眾入場。」家樂慨嘆,當年一面牆壁上往往可見4至5部香港電影海報,現已今非昔比。如今家樂透過網絡平台分享收藏的海報,盼能勾起更多人對舊日的回憶,重溫港產片燦爛的時光,找回屬於自己與電影之間的故事。

與阮大勇結緣

家樂坦言若非透過網友告知他,這些手繪海報大多出自阮大勇老師之手,他也不知畫家是何方神聖。其後他與阮老師成為朋友,除了協助促成兩年前的紀錄片《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的拍攝外,家樂今年亦聯同一群有心人,推出《阮大勇的影畫藝術》畫冊一書,於書展期間出售。

該書有兩個封面的版本,一是集結了阮大勇繪畫過的不同電影名稱(上圖),二是電影《最佳拍檔》的電影海報(下圖)。

細數心中經典海報

家樂收集回來的海報數量繁多,問他哪一張是最具意義或是最喜歡,他坦言「很難挑選」。雖說張張都是寶,但當中也有些海報載有獨特故事,值得與讀者分享。

《半斤八兩》

許氏兄弟的著名喜劇相信不用多作介紹,這張海報便是出自阮大勇之手。除了《半斤八兩》外,他與許氏兄弟合作的電影宣傳作品共有16幅,不少屬極為賣座,只是當年鮮有人提及背後作畫的海報師。

《小小小警察》

家樂形容看到這張海報時,已經恨不得立刻擁有,海報上每個人物都繪畫得十分仔細又栩栩如生,令他驚為天人。當次看到這張海報時,是在長洲一間影視會租碟時看到。當時討回來的海報已相當殘舊,這張是他後來自行複製的版本。

《捉鬼大師》

同樣是在長洲某店舖內看到的海報,家樂大膽向店家提問而取回來的。這張海報是另一位繪畫大師崔成安的作品,本為漫畫師的他,作品多不勝數,更曾推出李小龍電影的海報集繪本。

《君子好逑》

喜歡譚詠麟的家樂一直對他主演的電影有情意結,更會四處搜集他有份出演的電影海報。這張《君子好逑》的海報用色突出,畫功精細,驟眼看帶點美國占士甸電影的不羈感。

TEXT: SAMMY
PHOTO: FRANKY
#6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