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地阿倫的名言是「齊克果和佛洛伊德都可以拿來識女仔」。外語電影的愛情戲總來得特別浪漫,談情說愛時,由個人經歷說到天文地理再到人生哲理,單是這樣已經讓不少觀眾迷醉。但在港產片中如此這般談情,想起來也有點作狀得噁心。港式浪漫自成一派,盤點歷年港產片經典愛情片,也有不少絕佳情節,或會勾起昔日的情感。
史詩式
橫跨年代比較長,可以看出時間如何改變一個人,以致不能一起,又或因為改變後而可以重新一起。當中的起起跌跌,對於有經歷的人,看到結局的唏噓,落淚也在所難免。

人在異鄉,活在兩個世界的船頭尺與十三妹情愫漸生。及至後來鍾楚紅為個人發展決定離開紐約,開始發奮的周潤發悵然若失,但仍期望能重遇佳人,於是努力存錢在海邊開了名為「舢舨」的餐廳。再遇鍾楚紅時,感慨萬千,但並不悲傷。雖然張婉婷導演曾說兩人並不會有結果,但結局仍留下想像空間,讓觀眾唏噓一番。
其他選擇︰《傾城之戀》(1984年)、《甜蜜蜜》(1996年)
亡命式
雖然老土,但男人唔壞女人唔愛也不是毫無道理。港產電影素來愛拍江湖片,當江湖人物遇上愛情,則注定激情得讓女生尖叫。

劉德華飾演的黑幫人物華Dee,駕電單車的姿態迷死不少女影迷。而這樣有型的男生卻鍾情於吳倩蓮飾演的JoJo,儘管世人的不認同,仍堅持到臨終一刻。九十年代的女觀眾,都曾幻想過自己是JoJo吧?
其他選擇︰《旺角卡門》(1988年)
絕症式
香港人未如日韓大眾般,特別愛情煽情的「絕症片」。絕症能成為催淚劑全因主角對病情的隱瞞,表面活潑開朗,對別人關懷體貼,虛假正能量背後所包含的是有限期的愛。編劇導演如此苦心經營,無非想讓觀眾好好哭一場。

催淚位莫過於結局時,袁詠儀躺在病榻中離留,要求劉青雲買砵仔糕給她吃。劉青雲買過砵仔糕後,已經見不到袁詠儀最後一面。遺憾也是絕症電影的催淚絕招。
其他選擇︰《常在我心》(2001年)、《地下情》(2001年)
苦盡甘來式
相比起西方人,長情似乎是東方人獨愛的口味。由暗戀到明戀到一起,能拍出當中的百般滋味,自然讓一眾身陷苦戀的觀眾幻想自己「得米」一刻。

九十年代幾乎是影后袁詠儀的天下,在《金》中她飾演的阿Wing在戲中反串男生,仰慕歌手玫瑰與監製家明。即使渴望與家明一起,但阿Wing卻不願意拆散家明與玫瑰。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最後家明還是離開玫瑰與阿Wing一起,當中既搞笑又感性,難怪成為經典。
其他選擇︰《瘦身男女》(2001年)、《每當變幻時》(2007年)
死唔斷氣式
陰魂不散一詞看來恐怖,但在愛情世界中粉紅色的目光看來,卻又特別浪漫。亡魂對生者的思念,因而作出種種不可思議的安排,同樣是東方人獨有的愛情觀。

還來不及相戀,秋男便已失去洋蔥頭。洋蔥頭的靈魂是第600億個死後上天堂的人,天堂特許他能重返地球五天。這既甜蜜又磨人的五天,不僅讓觀眾印象難忘,更讓當時仍然清純的張柏芝奪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其他選擇︰《我左眼見到鬼》(2002年)
昔日情懷式
八十年代的愛情電影總有著淡淡詩意。雖然佈景有點作狀,演員唸對白又有點生硬,但在柔光鏡下那份獨特的八十年代味道,現在看起來別具浪漫情懷。

在地下鐵中男主角張國榮遇上女神張曼玉。之後就是典型錯綜複雜的多角戀關係,主角張國榮與張曼玉各自有追求者,最後在地鐵中大玩緣分遊戲,能在尾班車前遇上對方便走在一起。
其他選擇︰《少女日記》(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