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晚,大家都準備最後衝刺辦年貨,在深水埗南昌街的舊式唐餅店更是人流不絕,被琳琅滿目、香氣撲鼻的唐餅吸引。已有57年歷史的八仙餅家,店舖保留七十年代開舖時的面貌,牆上依然掛起大型的木製金漆浮雕招牌,新年售賣不同賀年油器,八仙餅家二代傳人張先生指昔日可以買到的唐餅,在今日仍然可以在店中買到。
傳統的賀年食物中,最受歡迎可算是香口的角仔,無論是大小朋友也很愛吃。招牌皮蛋酥、雞仔餅、賀煎堆、芋蝦等,都是餅店叫好又賣座的產品。多年來有不少捧場客,無論潮流如何改變,客人如何好奇貪新,他們數十年依舊恪守傳統,憑老師傅一雙巧手、口耳相傳的古法食譜,一直做下去。



「食芋蝦笑哈哈」
賀年唐餅都有著吉祥的寓意,張先生指:「以前的人好早辦年貨,煎堆碌碌金銀滿屋,以前求財多,永遠都係財行先。好多時會係老人家買畀個仔。」很多的新年寓意,不說不知,就如「煎堆碌碌」在以前意思是「忙碌」的「碌」,可以多做幾份工作,忙住賺錢!張先生小時候經常在店面幫忙,對吉祥語也琅琅上口,「食蛋散今年唔好做蛋散」、「食油角家肥屋潤」、「芋蝦笑哈哈」,每一件唐餅都蘊藏著祝福及心意!


食完會上癮的豆沙角
新年期間,餅房內的數位師傅與幫工,數雙巧手在案板前默契十足地搓餡。不消一會,一個個豆沙角都做好了。進焗爐烘烤,轉眼時候又到了,鐵盤出爐,一室香氣,叫人食指大動。新鮮出爐的豆沙角,軟棉可口,紅豆餡起沙又香甜,食完會上癮,張先生笑指:「新鮮做出來的豆沙角很好吃,如大家不介意油膩一點,新年可多吃幾個!」


豆沙角很講口感,食材也是另一個很關鍵的質量因素,張先生堅持多年只會選用最好的花生油,而非質量一般的菜油;餡料全都在自家工場煮,保證有更好的質量。而做豆沙角做紅豆餡也要有十日事先準備時間,而香港餅家僅存只有少數會自家煮豆沙,相信就剩下數位老師傅,張先生說近年傳統餅家息微:「手藝需要傳承,想做我們都願意教。」

有客人會特意來買豆沙角或芋蝦,「我們都會嘗試滿足客人,愈來愈少傳統餅家會做了。」
角仔最受歡迎 製作難度高
「起鑊旺一旺!」以前大家會買生油角(角仔)開油鑊,香口的角仔現今依然很受歡迎,張先生指角仔製作難度相對較高,「搓皮、顏花生,花生要烘住再加顏碎、撈餡、撈完人手再加工包,還要再落鑊炸,一回都不簡單。」但隨著時代轉變,大家會開始買現成的,已不會在家自己做,與以前的需求不同。新年的生意比以前更旺:「以前大家都肯花時間做角仔、蘿白糕、年糕等,但現時工作忙碌就未必會做,反而多人會買。」

繡球形芋蝦 手工繁複
而芋蝦因手工繁複,已日漸式微,也較少餅家出售。現在見到的芋蝦均是繡球形狀,不過最古老的芋蝦其實是長長的,與蝦的樣子更相似。坊間流傳當年尾芋頭豐收之時,村民想方法處理收成物,便利用芋頭炮製齋品,芋蝦本非球形,是長形彎曲的,頭和尾的芋絲炸過後像蝦鬚和蝦腳,形態好像蝦,故名芋「蝦」。但「蝦鬚」和「蝦腳」易弄斷,也不方便儲存,斷了亦不吉利,因此才演變成今天的繡球狀芋蝦。

老師傅手藝 或會失傳
在八仙餅家工作長達22年的唐餅李師傅,學手藝師承八仙餅家。每逢新年都是店舖最忙碌的日子,餅房內的李師傅平日從早上8時至晚上8點左右,新年前會一直忙到晚上。「最難做的是雞仔餅,有時做得太脆、有時做得太軟腍,要懂得調節比例。雞仔餅複雜一點,皮和餡比例各一半,要搓完皮再搓餡。」說起每個出品,都絕不簡單。
唐餅師傅的用心,十年如一日般敬敬業業做餅,務求保持質量水準,得到客人的欣賞,以至店舖與老街坊的關係情誼,令這家老店的出品,除了吃得出那種懷舊的味道外,更有一份情懷,在深水埗屹立逾半世紀,仍深得新舊顧客所愛。

八仙餅家
地址:深水埗南昌街197號地下
Text:Twinkie
Photo:Tan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