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在日常生活中跟我們形影不離:不論是通訊用的文字,還是五花八門的舊式招牌,這種由漢代流傳至今的古典繁體字,都代表著香港人身分認同和本土特色。但隨著時代變遷,舊式工藝招牌逐漸被數碼印刷和LED光管所取代,有外籍攝影師透過鏡頭為本土招牌文化留下印記,細訴令他著迷的城市字體。

結集視覺與語文
香港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在Romain眼中看來格外驚艷,讓他禁不住透過攝影表達他對這座城市的震撼感受。2011年移居香港後,習慣透過攝影表達他對這個城市的感受。處身幾何圖形般的市區環境裡,他體驗到香港人過著活力多彩的生活,也是令他著迷的原因。而《CITY POETRY城市詩意攝影展覽》為Romain最新的個人企劃,他以攝影紀錄香港街道上各式各樣的中文招牌,更運用這些文字拼砌成一個個有詩意的短句子,將視覺與語文集於一身。就請Romain親身演繹他如何用鏡頭詮釋城市字體。


Q: 香港店鋪的中文招牌有甚麼特色?
A: 香港一般的漢字店招牌,都有各式各樣的款式,多數的招牌看上去更似手工製作。而香港招牌特有的風格都分為兩種:一)手工吹製的玻璃管霓虹燈,二)利用小瓷磚或紙皮石作為中文招牌字的背景,或因招牌字於小瓷磚上的日子太長後拆下所產生的痕跡。

Q: 除了中文漢字之外,香港有甚麼東西令你留下深刻印象?
A: 九年前我第一次來到香港時,我對本土的建築物感到震驚,更成為我的第一個系列作品。而這個城市仍然不斷地令我留下一個個深刻印象,比如纏繞於建築物上的榕樹、或海邊的高層建築所形成的超現實主義風景,以及在舊建築的屋頂上看到的日常生活場景;這些情景都激發到我的創作靈感。

Q:你如何將拍攝得來的中文字連繫起來,重整成新的藝術品呢?
A: 對我而言,我拍下的每一個中文字體都已經是一件藝術品。當初人們設計出這些廣告招牌,都能帶出其信息,而且富有吸引力。經過歲月的洗禮,令它們留下不少痕跡,變成更深層的東西,提醒我們事物的無常。如果我只將中文字體之美拍下來,就只會奪走它們本身的實用功能;不過因為我十分鍾情於中文畫法,自然就想到將這些中文字體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簡短的詩句或句子,為其內在的美感再增添多一層意義。

對我而言,我拍下的每一個中文字體都已經是一件藝術品。
Q: 把中文字體組成為一個句子時遇過甚麼困難?
A: 在創作時我有兩個主要困難。第一是我找到的字體有限,有時會找不到我想要的中文字,雖然我已經拍攝了大約1,000張不同招牌的字詞照片,但其實很多都是重複的字詞,因此有時我會差一兩個中文字才能夠組成一個四字詞語。第二個困難就是在組合中文字詞時我要確保它們在視覺上都要配搭得宜,所以在創作時我要在找出每個相似的中文字體(包括顏色和對比度上),再將它們組合成一個視覺上平衡的藝術品。

Q: 你認為中文招牌與英文的有甚麼不同之處?如果用英文去創造句子會跟中文的不一樣嗎?
A:英文字在創造每一個詞語時,都需要運用到大量英文字母,這樣就會令視覺上很難引人注目,因為過多字母會令到成品看起來太過密集。但利用中文字體去製作詩詞時,可能只需要4個中文單詞,已經可以創作出多個富有深度、可作多種解釋及可能性的句子。我認為這是因為中文是一種充滿意象的語言,可以令每一個詩詞錦上添花。

Romain Jacquet-Lagrèze是來自法國,於巴黎東大學多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畢業,原為平面設計師。在洛杉磯及東京工作期間,他開始接觸攝影,至2011年移居香港後,環境及文化衝擊令他更爲熱衷,至今他已出版過4本不同攝影系列作品的相集。
Instagram: omainjacquetlagreze
《CITY POETRY城市詩意攝影展覽》
日期:6月7日至7月7日
時間:逢星期三至星期日11:00 – 18:00
地點:上環磅巷28號地下
PHOTO: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