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永垂不朽 波點圖案

2018-01-19

簡約的波點圖案可謂永不過時,我們常見的波點圖案,又稱為「波爾卡點」或「波卡圓點」(Polka dot),時尚界和設計界,各式各樣的衣服、鞋履、家庭用品,也不難看見波點的身影。

波點圖案在歐洲中世紀已出現,但並不受大眾歡迎,皆因波點圖案密集的排布樣子,跟當時肆虐的麻疹十分相似,所以民眾對它感到厭惡。直至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女人追捧一種以黑點來修飾容顏的方法,就是把圓形布塊貼在臉上遮蓋瑕疵,而黑痣亦是美麗的象徵。

18世紀中期,東歐盛行波爾卡舞,舞步輕快愉悅。而姿態就是兩人對跳,波爾卡在捷克語中解作「半步」,半步加上半步拼湊成一個圓形,不斷的繞圈律動,就跟波點有所關聯了。隨著縫紉機和工業扎染技術的崛起,就相繼發展出波點圖案的產物。

19世紀,有不少音樂家為不同場合,創作了相配的波爾卡舞曲,大眾對波爾卡為之狂熱,商人紛紛製作出印上波爾卡點的商品。此外,同期的一位印刷商Benjamin Day,亦創立了一種名為「班戴點」(Ben-Day dot)的點陣色片。在1960年代,「班戴點」被Pop Art藝術家Roy Lichtenstein應用在其畫作上,使「班戴點」成為他的標誌記號。

當然,波點的流行不少得「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年少時已罹患思覺失調的她,受到精神病折磨,依靠畫畫緩解恐懼和表達不被了解的孤獨,草間彌生的畫中都是她的獨特視覺,一顆顆圓點如網狀般的設計,讓她的藝術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

Text/ Connie
Photo/ We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