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
活出精彩正面人生

2021-09-24

體育運動蔚然成風,好處更是多不勝數,對殘疾人士來說更可強身保健。多位殘疾人士偶然下參加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舉辦的水中健體訓練班和輪椅網球訓練班,從此生活加添了耀眼色彩。

水中舞動 全面改善身心健康

陳燕玲女士左眼失明,並患有關節痛和五十肩;李輝女士則在六年前證實椎間盤斷裂。雖然行動不便,但二人一直積極面對,當她們看到康文署「殘疾人 士體育訓練計劃」的宣傳單張招生時,便決定報名,開始快樂的運動生活。

「我一個星期上三節課,每課 45 分鐘至 1 小時,港九新界的訓練班都去過了!」陳女士笑言自己積極運動多年,強身健體之餘,同時擴闊了生活圈子,認識到不少背景相似又志同道合的朋友,令人生更多姿彩。

曾受腰病折磨的李女士肯定運動對痛症的舒緩作用。她表示:「在水中做訓練動作時,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少,比較容易持續進行運動。參加訓練班這幾年來真的比以往更有活力,連帶看醫生的次數亦減少了。」

康文署舉辦的「水中健體訓練班」讓殘疾人士體驗水中活動的樂趣。

在教練指導下,學員均能完成水中動作。

水中訓練減少不適

她們的導師林良章教練教授水中健體多年,見證不少學員在運動後身體狀況有所改善。「水中健體主要是讓學員在水裏,借助輔助工具如浮條及小型啞鈴等,做出不同的伸展動作,利用水力減輕關節的不適,同時訓練肌肉及心肺功能。學員不懂得游泳亦能參加。」

學員的身體狀況各有不同,林教練會因材施教。曾有學員缺乏運動經驗,又因長期病患以致情緒低落,林教練往往會鼓勵她先由簡單動作做起,調整學習心態。他喜言學期完畢時,該學員已能掌握所有基本動作,他很高興看到她的進步。

訪問當天,學員們均異口同聲希望康文署「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能夠增加訓練班種類及課堂次數,讓更多殘疾人士能透過運動拓闊生活圈子。

水中健體的動作簡單易學,有助強化肌肉及鍛鍊心肺功能。

學員借助輔助工具,利用水壓減輕關節的不適感。

配合運動輪椅 靈活應付運動

自運動輪椅推出後,殘疾人士亦可一嘗打網球的樂趣。康文署今期舉辦的輪椅網球訓練班每周上課兩次,鍾綺華女士(EVA)和盧熾培先生(CP)都會到沙田源禾遊樂場和其他學員一起揮拍擊球,製造快樂安多酚。

EVA 和 CP 同樣是小兒麻痹症患者,早年透過香港網球總會在香港體育學院舉辦的訓練班接觸到網球,隨後參與康文署「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的輪椅網球訓練班。運動健將EVA 說:「我們之前曾用籃球輪椅,但因輪椅設計不同,未必適合打網球;現在學員改為借用打網球專用的輪椅,輪子斜度與地面接觸面大,移動起來快速得多,打球時也更加靈活。」

參與「輪椅網球訓練班」不但能舒展筋骨,也可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網球愛好者。

學員經訓練後可掌握基本網球技巧。

CP 則指輪椅網球改變了自己。「我平時習慣用拐杖,為了參加這個訓練課程,花了不少時間學習使用運動輪椅,改善擊球姿勢。

網球結合了美感和動 感,以前我只喜歡看網球賽,親身參與後,才懂得欣賞這門運動。」CP 說做運動並不代表要爭名次,享受運動的過程更為重要。

學員使用打網球專用的特製輪椅,方便在球場上快速和靈活移動。

輪椅網球需要高度手眼協調,亦講求反應力和專注力。

教練謝燕如小姐(ESTHER)指,輪椅網球員和一般網球員使用的球拍並無分別。她表示:「輪椅網球要顧及手部帶動輪椅,並以另一隻手揮拍,是很好的協調性訓練,同時也能提升學員的專注力。大部分學員以前都沒打網球的經驗,經過訓練後都能掌握到基本的發球和擊球技巧。」

學員說說笑笑,快速推動輪椅在場內移動,球來球往,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

訓練班讓行動不便人士一嘗球類運動的樂趣。

康文署「殘疾人士體育訓練計劃」訓練課程多元化,內容涵蓋身心伸展、羽毛 球、滾球、地板曲棍球、乒乓球、徒手健體、水中健體、坐式團體有氧運動、 輪椅網球、游泳、現代舞及八段錦。課程對象包括肢體傷殘人士、智障人士、 長期病患者、聽障人士、視障人士、自閉症人士及精神病康復者。

歡迎瀏覽網頁: www.lcsd.gov.hk/tc/dlso/sport_training.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