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萬聖節越來越受人們歡迎,它是難得一個適合大小細路參與狂歡的節日。它沒有繁重沉悶的傳統規限,反而可以讓所有人從打扮化妝或索取糖果體驗到一晚真正的快樂。其實萬聖節也有一個怪奇的起源,甚至是一個有關生死界線的日子。
一切源於公元前遠古時代位於中歐的塞爾特人,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死觀。在他們的習俗,每年的11月1日才是新年,同時也相信這一日是生者世界與死者世界之間間隔最薄弱的一日。死者的靈魂很容易便可以出現在生者的世界,這讓不少人很懼怕。
所以他們會在10月31日舉行一個名為「Samhain」的節日,它是一年之中最重大的。在舉行「Samhain」的期間,當年死去的靈魂同樣是最合適的時間出發到死者世界。為了幫助靈魂離去,他們會燃點起大火指引。最終保障生者不會遇上死者靈魂,達致陰陽區隔。

直至公元年開初,有基督教的傳教士來到他們的族群。傳教士希望把他們這個宗教習俗改變,在不用抹殺這個傳統的做法下,傳教士選擇更變節日的含意。他指塞爾特人在崇拜的超自然靈魂是邪惡的惡魔,隨後再定11月1日是諸聖日(All Saints Days)。所以大家都可以改在當日崇拜聖人,而不是繼續崇拜惡魔。
但因諸聖日不太受人歡迎,大家繼續保持著舉行10月31日的「Samhain」傳統。因為當時All Saints Days有被稱作意思相同的「All Hallows」。在「All Hallows」前夜,即「All Hallows Eve」,再衍生成為「Hallow Evening」,最終變成現今的「Halloween」。

基本上經歷了數千年的歲月,宗教儀式的元素已大大減退。萬聖節成為了世俗的一個普通節日,但形式上仍然有鬼怪的地位。最大的不同是萬聖節出現的鬼怪不但不可怕,甚至成為了現代人接觸魔鬼最好的體驗日。
PHOTO: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