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無疑為日常生活帶來不少便利,卻讓舊有美好事物慢慢消失於時代巨輪下!就如70 -80年代於香港流行的版畫藝術及被譽為19世紀中葉最美、最完整的中文活字 ——「香港字」也早已變成回憶。為了讓更多人欣賞這些美好的香港文化,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版畫工作室最近舉辦了兩個分別名為「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及「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的展覽,讓觀眾認識它們的歷史、保育及近期發展。
「印」出時代面貌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取名為「20/20」,除了因為今年是2020年外,亦因適逢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20周年,展覽更以20條問題作引子,再透過20組展品回應,展現香港版畫圖像藝術的起源與演變。1940年代的凸版畫多以木版、刻刀製作,藝術家透過作品刻畫社會百態,並以黑、白強烈對比的畫面表達出情感和社會現狀。由於版畫可重複製作及流通量高,所以亦是當時傳播訊息的一大途徑。此外,展覽中亦可看到不同年代的藝術家嘗試把其他不同的藝術元素加入版畫中,如水墨、雕塑、攝影等,把版畫提升至另一層次。一直以來,香港版畫工作室致力傳承版畫藝術,故近年亦有不少年輕藝術家投身製作版畫,如紋身師李寧便是其中之一。這些新生代的版畫藝術家多透過版畫,把自己的幻想世界,或對世界的觀感呈現於圖像作品上,而設計師李永銓更把AR動畫融入版畫創作之中。






版畫是甚麼?
版畫是指用「印版」印出來的畫作,藝術家會先構思圖像,再採用不同物料製版,把印版上的圖像,用顏料轉印到作品上,看似複雜,但原來很多人也曾製作版畫,如小時候玩的薯仔雕刻其實也是版畫的一種。「印版」可由不同物料製成,如木版、膠版、銅版和絲網等都是常見的版畫媒介。
寫出教育及文化之始
「香港字」,不單被譽為19世紀中葉最美、最完整的一套中文活字,更是推動近代教育及文化的功臣。19世紀初,傳教士把西式活字引入中國,令印製圖書變得更快捷方便,古籍經典、翻譯著作、啟蒙讀物、報紙也開始紛紛發行;新消息、新觀點、新思想也得以傳播四方。與此同時,傳教士亦將平版石印技術引入中國,令文字世界因圖像而變得豐富。


尋找「香港字」 重現「香港字」
在「字裡圖間 — 香港印藝傳奇」展覽中,觀眾可欣賞到中文活字及不同年代的相關印刷品,包括1823年面世、以刻製活字印刷的《華英字典》、供外籍人士使用的廣東話教材《廣東省土話字彙》及香港第一份由華人創辦的報紙 ——《循環日報》等。此外,展覽中亦展出香港印製的首本兩文三語字典《英華字典》、《舊約全書.撒母耳記上第17章》等。除「香港字」外,現場更展出有關平版石印的展品,如《點石齋畫報》、關蕙農的五彩石印海報,以及他親手繪畫的手稿。同場還有1960年代生產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及2020年重新鑄造的「香港字」,全都值得駐足欣賞。






展覽資訊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及 「字裡圖間 — 香港印藝傳奇」
地址:沙田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2月22日
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