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情緒潔癖」一詞並非出自任何醫學刊物或學術研究,而是歸納自藝術家蘇詠怡(Soyi)的個人經歷和真實情感,意指普遍不受歡迎的負面情緒。
人生在世,我們不斷反覆體驗喜怒哀樂,牙牙學語時不懂分辨情緒,一切反而來得簡單,開心大笑,傷心哭泣,兩種對立的情緒以平等的姿態共存。長大後,顧及身分和形象,又不想影響別人,部分人開始對負面情緒敬而遠之,從此報喜不報憂。社會愈來愈多人面對情緒問題,細心一想,無視負面情緒對自己真的好嗎?
「如果人人都很正面,沒有人性化的情緒,那麼大家都只是機械人。」藝術家蘇詠怡(Soyi)近兩年受情緒困擾,一直需要接受藝術治療,本月舉辦以情緒為主題的藝術展覽,以親身經歷教人擁抱和接受有負面情緒的自己,提醒大家「放負有理,唾棄無道」。
不被接納 「放負」引來唾棄
以負面情緒為主題,靈感來自Soyi的個人經歷和觀察。原生家庭問題、感情上被背叛、在藝術路上感到迷惘,讓她掉進情緒深淵,近兩年一直需要接受藝術治療。面對情緒低谷,Soyi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放負」,並引來了別人的關注,本以為會得到慰問,豈料朋友卻說:「你不要經常放大自己的情緒,要正面一點。」Soyi不解有負面情緒為何會被責備和嫌棄,難道我們要時刻保持正面?
處處要活得正面的說法,並不限於朋友之間的交流。近年科技發達,人人都有社交媒體帳號,大家都習慣在社交媒體上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維持正面形象以討人歡喜,變相壓抑了負面情緒,Soyi說:「不開心要躲起來,因為好像與這個世代格格不入。」在一堆「讚好」的背後,我們或許都曾是頹廢、失落或悲傷的一個普通人。
然而,這樣的一個「普通人」卻很難獲得理解。社會充斥著各類方法和資訊鼓勵大家要活得正面;香港對情緒及精神病患存在負面的社會定型;教育以考試為本,忽略情緒教育,當畢業帽拋高落地的一刻,究竟是成就了無數的高材生,還是把生命轉化成沒有靈魂的軀殼? Soyi希望大家面對和接受負面情緒,有時候直接面對情緒,好好梳理自己,才會有力氣走下去,「很多人選擇不處理負面情緒,每天營營役役地生活,以為不提起就沒事但其實不是」。

有感近年香港社會處於低氣壓,Soyi第二次舉辦《It’s ok to be not ok 謝絕 情緒潔癖》展覽,希望在不同地區觀察人們對主題的看法。
正視負面情緒 找回Ok的感覺
放在門口窗前的作品是創作過程中意外產生的,卻是Soyi最喜歡的作品。Soyi說它本來是一件失敗的作品,但最後卻成為了整個展覽的焦點;正如負面情緒並不討好,但我們可以學會接納,換個角度思考,轉換自己的心態。展覽形式模仿政府或非牟利機構的健康資訊講座,Soyi不是想教人活出正向人生,而是想以反諷形式鼓勵大家承認和接受負面情緒。單張詳細解釋「情緒潔癖」的定義、徵狀及該如何遠離,鼓勵大家踏出一步,梳理情緒:「承認自己Not Ok,才可以找到方法變Ok。」

為了模仿政府或非牟利機構的健康資訊講座,除了提供參考書籍,Soyi還製作了一份單張供人索取,入面講解了「情緒潔癖」的內容,鼓勵大家正視負面情緒。

這是一件製作途中意外產生的作品,卻成為soyi心目中最喜愛的作品。破裂的膠袋正如負面情緒,雖然看似崩壞,但轉個角度欣賞便是另一片天。
承認自己Not Ok的其中一種方法是「放負」,為了形象化這件事,Soyi鼓勵觀眾在白紙上寫上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摺成紙飛機,向窗口,即「放負出口」投擲,透過輕鬆的手法,讓大家明白「放負」並無問題:「好像兒時玩意一樣,大家放負都可以have fun。」然而,承認自己不開心談何容易,長大後背上了更多責任,很多時候我們都不敢向人披露自己軟弱的一面。因此,「練習區」有一個類近Instagram的紙板,鼓勵大家不用過份在意生活上的正面語錄,也無須向任何人證明自己話得很好,反而要勇敢面對內心聲音,練習說出「我唔開心」,提醒自己有負面情緒並不可恥。


Soyi提供「放負指引」,鼓勵觀眾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寫在紙上,然後投進「放負出口」,以達至消化和釋放負面情緒的效果。「放負出口」樹上有很多紙飛機,上面寫滿了大家的想法,生活不一定要無時無刻過得正面。
創作中覓共鳴 低谷裏不孤單
從以上可見,Soyi創作很在乎交流,每場展覽都是一場實驗,讓觀眾成為展覽的一部分,思想碰撞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究竟大眾是如何看待「放負」這一回事?曾經有上了年紀的觀眾跟她說年輕人要知足、珍惜當下,不要放負,也有人擔心接納了Not Ok,就會一直Not Ok。這些對話與想法,增加Soyi對對議題的了解。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Soyi在展廳遇到一位坐在角落的女士,對方拿著手機在一旁錄音:「我記得她說『我不想你們繼續這樣,我也會不開心的,你們知道嗎?只是我一直沒有跟你們說。』」對方離開前向Soyi表達謝意,並感嘆為何香港很少談及類近的議題。作為藝術家,最大的滿足莫過於得到觀眾的認同與共鳴。在這個城市裏,有負面情緒的人並不只你一個。


放置在展廳中央的「放負版」特別引人注目,透明的膠板上被人寫滿密密麻麻的字,訴說心底話。
珍惜好的 擁抱壞的
在香港的藝術圈打滾了接近10年,自己亦從事與藝術相關的正職。Soyi說香港的藝術圈「好現實」,自己的藝術作品曾遭人輕視,最迷惘時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行錯路。「很多朋友都認為藝術好離地,覺得我好『騎呢』,但我很感恩藝術包容了我的『騎呢』。」經過高山低谷,Soyi始終留在藝術圈默默耕耘,她說自己是靠「信念」堅持下去,保持自己的初心,以自己最純粹的情感舉辦每個展覽,面對真實的自己,不要與人比較。無論對藝術或情緒而言,珍惜生命中的好,擁抱生活中的壞,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單張用了特大字體寫上「放負有理,唾棄無道」,希望大家可以記住有負面情緒並不可恥。
後記
每次訪問觸及情緒的話題時,受訪者都會有很大保留,但Soyi卻很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對此編者很感恩。前陣子編者的家人因意外離世,站在病房內眼淚一直往下流,在生死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回到現實,埋頭苦幹地工作把悲傷蓋住,那些不捨與哀愁似乎隨風而去,但又好像留在心裏的某個位置。後來的一個月,慢慢不願意在假日出門,不喜歡與別人提起此事,想起某些片段時會落淚。做完這個訪問後,回到家中與家人閒談,那些陳封已久的情緒一下子湧上心頭,眼淚嘩啦嘩啦地流下來,才發現有些悲痛並非不說、不講、不理便會隨時間沖淡,如何面對情緒、梳理思緒大概是人生必修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