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棋盤上的人生哲學 梁浩恩

2020-12-15

因為一齣《后翼棄兵》,令國際象棋這冷門運動一夜成名。 劇集吸引之處,在於它以象棋比喻人生,由劇情到每一句 經典對白,背後的隱喻,比起看棋手對決、女主角 Beth Harmon 如何由孤兒成為天才棋手等情節更吸引。想不到,跟香港國際象棋冠軍棋手梁浩恩(Andrew)傾談,學到的,並非棋盤上的戰略,而是更多人生中的哲學。

聽著聽著就發現,其實人生中很多事情也並非如棋盤上那 32 個格子般黑白分明!人生如是,弈棋也如是。

「你不可能永遠洞悉一切。」 ——Beth Harmon

M:國際象棋看似很深奧,其實講求的是甚麼 ?

A:國際象棋對弈最重要是快思慢想,別人常說的戰略和戰術,在 國際象棋中其實也有嚴格介定,戰略是有所為而可為,戰術是 有所為而不可為。一開始時棋子全部放在中間,這些都是根據 一般性原則去思考,這就是所謂的快思。但當雙方棋子慢慢愈來愈接近,就要開始慢慢靜下來思考,當棋子的張力愈高,你 投入的精神也愈大,所以很多人覺得國際象棋很高深,反而我 覺得你要知道甚麼時侯要轉去快的System,甚麼時候轉去慢的System。所以快思慢想並非經常要讓自己處於聚精會神的 狀態去思考這麼多,有時候是要靠印象,當一般性原則走到盡 頭時,就需要停下來思考。另外,有時候一個錯誤的決定亦會 導致敗局,所以反而要思考一般性的原則是甚麼,去到實際層 面操作時要用甚麼策略,這些都要靠自己判斷。

「世界如棋盤,萬象乃棋子。」 ——Beth Harmon

M:常說棋如人生,你對此有何看法?

A:我覺得棋如人生,但棋不是人生,兩者有所不同。就如剛才所 說,要快思慢想,由一開始時用一個正常的方法,把自己的棋 放到最好的位置,到了再沒有方法可用時,就要開始思考是否 要「將」對方、「食」對方,還是跟對方對決,由開始的正規行 法到開始劈、開始犧牲,犧牲完後又開始回復平靜,開始休養生息,反反覆覆,整個反覆陰陽就像棋盤上那 32 個黑白色格 仔。所以我們經常說,你不能只將所有棋子放在同一隻顏色 上,這不是一個好的做法,怎樣做到調和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棋始終是棋,永遠比不上醫生救人、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般, 如果到最後不能把自己懂得的教給別人,這也只不過是一種自 我滿足的行為。

Andrew 認為,國際象棋對弈講求的是快思慢想,時間與節奏是關鍵之一,所以最 重要是懂得調校自己的節奏。

M:你是否一個喜歡思考的人?

A:我小時候較喜歡思考和挑戰,但就像梁文道所說的一樣,人到 中年,自己對自我認知的界限逐漸明確。當你輸得太多,你會 知道自己並非世界的中心,人也會變得謙虛。其實我在某些行 為和某些方面都有亞氏保加症的特徵,所以當輸得太多,就會 開始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一個,弈棋 令我變得客觀,同時也因為有機會教導學生而讓我可以在人際 關係上處於一個感覺較舒服的位置,相比其他同齡同樣情況的人,他們在長大後出來社會做事,職位都是處於低職級位置, 不像我般可以處於老師這種較高的位置,這對我的社交也有幫 助,可以幫我慢慢 stepdown。

「憤怒正如濃烈的香料,少量會讓 人清醒,但過多反而感覺麻痺。」

——Beth Harmon

這本書是 Andrew 的珍藏,《后翼棄兵》一劇中女主角正是以這位世界級美國棋手為藍本。 他亦是首位打敗俄羅斯棋手的美國人。

M:弈象棋是否要時刻保持冷靜?

A:在《后翼棄兵》中,女主角吃的不是興奮劑,而是鎮定劑。就 如李小龍說的,你那一腳踢的是 Anger,踢的是情緒,做出這 個動作時應該是收放自如,不應帶半點情緒和憤怒。所以,放鬆情緒才能看得到自己的局限和看得更遠。如果你處於一個憤 怒或情緒不穩的狀態,你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另外,當你處 於甚麼都不怕死,連死都不怕的時候,這才是最可怕。其實弈棋,有時候並非想贏,而是當你坐在對手面前,看著對手痛苦的樣子,這一刻你折磨我,去到某個位又到我折磨你,這些都是精神上的交流。所以弈棋有時講求的並非輸贏,而是享受整 個學習過程。當然,勝負也重要,但兩者要取得平衡。

在適當時候退一步,可以讓你更接近成功。

「並不是一味的進攻,有時退 回一枚棋子反而比較好。」——Beth Harmon

M:你自己怎樣看輸贏?

A:劇中有一幕是校工對女主角說:「你已經輸了。」因為女主角的 棋已經全部被食,所以堅持繼續對弈下去,就好像在看小對方 一定贏不過自己,這是一種漠視的態度。所以在適當的時候要 懂得放手,不要死纏,要學懂在該贏的時候盡量贏,輸的時候 盡量輸少一些。現任世界冠軍也一樣,他也並非每場都贏,他 曾說過,他不是每次都會行最好的棋,但會行一些知道會令對 手犯錯的棋,他寧可犧牲自己的優勢,利用這個風險獲得更高的贏面。但要懂得去衡量甚麼時候可承受這個風險,看準時 機,再按比例投放風險這也是一個要學習的地方。世上並非所 有事情都是必然的,就像情侶一樣,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說再 見。人生最遺憾的並非分開,而是不能在分開時跟對方說一聲 再見,當你察覺時,對方已走到很遠,所以要懂得適時放手。

後記:「國際象棋就如女孩子,你不要嘗試理 解她、明白她。」 ——Andrew Leung

跟 Andrew 說話很有趣,他能夠把高深的國際象棋比喻成男女的感情關係,又或是女生。他有這樣的獨特見解:「國際象棋就如女孩子,你不要嘗試理解她、明白她。有時候明白,有時候又不太明白。其實這感覺也不錯,即使正女人都未必會明白女人怎麼想,男人又怎會明白?」因為這番獨特的見解,我不會再嘗試希望完全了解國際象棋是何物,就像愛情一樣!

后翼棄兵
「后翼棄兵」(Queen’s Gambit),是國際象棋中的術語,是一 種開局的方法。意思是不惜透過棄子來獲得開局優勢。「后翼 棄兵」是幾種古老的開局方式中其中的一種,早在1490年,就已經在哥廷根手稿中提到這開局方式,直至 1873 年維也納 西洋棋聯賽後,此方式才開始興起。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後, 由於黑方比較多用印度防禦的開局方法,不用雙后前兵的開局方法,自此用后翼棄兵開局的人也愈來愈少。

梁浩恩Andrew
國際象棋棋手及導師

輕度亞氏保加症患者,2014 年London Chess Classic(Weekend)冠軍、2016 年香港國際象棋錦標賽冠軍。

TEXT:LU
PHOTO:NICK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