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林蔭下的環保咖啡

2017-11-01

飲一杯咖啡,是都市人提神的必要事;懂得飲咖啡,更似是掌握了生活態度。但除了懂得沖調、烘焙、嘆咖啡香醇之外,你知道某些咖啡豆的種植方法,原來會破壞樹林嗎?若願意為樹林著想,其實「林蔭咖啡」是更好的咖啡選擇。 

陽生咖啡 VS 林蔭咖啡
咖啡愛好者會考究如何烘焙和研磨咖啡豆,卻很少深究至咖啡豆到底是如何種出來的。咖啡樹原本不耐曬,70年代前幾乎所有咖啡樹,都是種植在高海拔樹林下的阿拉比卡(Arabica),其咖啡製品被歸類為「林蔭咖啡」(Shade-grown coffee)。後來較耐曬的咖啡樹品種羅巴斯塔(Robusta)出現,因產量更高、管理更方便,令生產者大批種植,更為此而大幅剷走樹林。此品種的咖啡製品即為「陽生咖啡」。現時市面上約八成咖啡豆均為陽生種植,只有餘下兩成為對環境的友善「林蔭咖啡」。 

咖啡與森林 生態並存
培育林蔭咖啡的樹種依森林而存,而咖啡農會在咖啡樹附近種植菠蘿樹、香蕉樹等果樹,提供天然樹蔭以遮擋陽光,同時亦是螞蟻、甲蟲和雀鳥等動物的棲息地。相對來說,種植陽生咖啡要用上大量農藥和化學肥料,再加上大批剷去樹木,會擾亂雨林生態系統,令土壤受風雨侵蝕,不但容易出現蟲害,連土壤養分亦會流失。反而林蔭咖啡的樹種可與森林共生,以落葉為天然肥料,有助保護雨林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種植咖啡需要極大耐心,因為要經過三至五年,咖啡樹才會結出第一批果實。
以一公頃的咖啡田計,陽生咖啡每年產量約為1,600公斤,而林蔭咖啡只有550公斤,是陽生咖啡的25至40%。
綠田園基金資深導師陳佩貞指出,種植林蔭咖啡能保有雀鳥、螞蟻、甲蟲等多樣化的生態面貌,在林蔭咖啡園能找到多達150種的雀鳥品種,陽生咖啡園則只有20至50種。

你的咖啡選擇
以林蔭方式培育的咖啡樹,由於咖啡因較低,苦澀味亦較少。透過支持林蔭咖啡,不但鼓勵咖啡農回歸傳統的耕作方式,保護森林生態和雀鳥的家園,也是消費者願意承擔環境責任的一種選擇。以下為香港有售的林蔭咖啡,包裝上貼有保護雨林或對鳥類友善的環保標籤認證,購買時不妨多加留意。

友善鳥類認證咖啡(The Smithsonian Migratory Bird Center Bird-Friendly Coffee)
雨林聯盟認證咖啡(The Rainforest Alliance Coffee)

───────林蔭咖啡產品────────────

雨林咖啡日曬曼特寧 $120 (a)
Taylors of Harrogate Cacao Superior Colombia $66.5 (b)
UCC V-est $117-129 (c)
京都小川調配咖啡 $84 (d)

Shop list:

嘉道理農場(a)、綠匯學院(a)、Market Place(b)、一田百貨(c,d)
──────────────────────────────────

簡易咖啡渣紮染
喝咖啡要友善環境,除了選購有林蔭認證、公平貿易和有機認證的咖啡,更可走多一步,循環再用廢棄的咖啡渣。創業家Gunter Pauli指出,一杯咖啡的研磨到沖調,咖啡豆只有0.2%的部分被喝到肚子裡,餘下的99.8%卻成為被人丟棄的咖啡渣。其實咖啡渣可以除臭、吸濕、去污、作為天然肥料等。以下介紹的咖啡渣紮染,便是將咖啡渣循環再用為天然染料,可說是全方位以環保態度品味咖啡。

所需工具:咖啡渣(可向咖啡店詢問,取得後須曬乾5至10日)、純棉手巾、染料(是次以明礬作示範,可於中藥房購買)、橡筋、雪條棍、木夾。

1. 準備約為布量10至15倍重的咖啡渣放在布袋中,然後放進水中以慢火煮約30分鐘,讓咖啡渣的顏色經加熱後滲出。

2. 染前將手巾送洗一次,褪漿的過程有助布料更易上色。以橡筋、雪條棍、木夾、硬幣等輔助工具紮出布料的不同形狀,再用水弄濕。

3. 將紮好的白布放在浸有染媒(明礬)的水中浸泡5至10分鐘,有助布料定色。然後放在已經加入咖啡渣的沸水中,浸染10至15分鐘,布料便可上色。若使用反覆染的方法,即重複拿出再浸染的工序,顏色會染得更好。

4. 將手巾打開,咖啡渣的天然染料在布料上,留下各式各樣的啡色圖案。

綠田園基金:「一粒可持續咖啡豆」嘉年華
綠田園基金獲得「滙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資助,舉辦一系列以林蔭咖啡為主題的導賞課程和工作坊及嘉年華
活動內容包括:咖啡渣紮染工作坊、咖啡渣瓶栽工作坊、林蔭咖啡能量球工作坊、林蔭咖啡麵包工作坊、葉子吹奏表演及分享、咖啡種植及烘焙分享等。工作坊費用全免,惟名額有限,須預先報名。
日期:11月26日(星期日)
時間:10:00 – 16:00
地點:綠田園基金粉嶺鶴藪有機農場(大會安排65座旅遊車來回粉嶺港鐵站及農場)
Website: www.producegreen.org.hk

#580
TEXT. SNOWY
PHOTO. BILLY、網絡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