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東非捉影 到肯亞親歷生態奇觀

2017-07-23

角馬群橫渡河流,群獅出動撲殺水牛,斑馬掙扎逃離土狼口……不但可在電視螢幕上欣賞,只要親身走到「野生動物王國」東非的動物保護區,坐上四驅車追逐正在大遷徙的鳥獸,就可一睹驚險又壯觀的大自然奇觀。生態協會總監蘇毅雄Samson,每年均率領團隊到肯亞、坦桑尼亞及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國家,透過攝影探索當地奇妙的生態面貌。

東非生態環境

東非大陸的地理資源十分豐富,由印度洋沿岸的水平線開始,直至海拔五千多公尺,被稱為「非洲屋脊」的吉力馬札羅山,不同海拔的環境有著不同氣候,養育著眾多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加上著名的地理奇觀東非大裂谷,地殼運動造成的三角形不連續谷,形成多個森林、草原、湖泊及火山群,帶來獨特及廣泛的生態面貌。

拍攝者需要等待適當時機,動物的姿態、光線和構圖各方面都要配合,才能捕捉完美一刻,這就是自然攝影的挑戰。

其實大遷徙是個十分大型的生態系統,整年都在進行,我們在那裡其實已是身處遷徙的過程之中。所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某次拍攝到一架吉普車在馬群之中。這畫面讓我感覺到人類在大自然真的很渺小,但很多時人類卻違反自然定律而行。那裡是肯亞與坦桑尼亞的交界,大象再往前走便是坦桑尼亞了,人類定出來的邊境會影響生態,如某些國界會架起鐵絲網或設有地雷,阻礙動物的遷徙路線。」

 顏色鮮艷的紫胸佛法傮。

「其實南非也有這類動物,但東非則以數量著稱,那裡有動物大遷徙系統,數以萬計的野生動物為了追逐由印度洋吹過來的雨水,每年也會橫跨肯亞及坦桑尼亞,場面非常壯觀,堪稱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紅鶴湖

人稱「紅鶴湖」的柏哥利亞湖(Lake Bogoria)是位於東非大裂谷邊緣的一個鹼性湖,極少生物能在鹼性湖泊中生存,但也正正是藍綠海藻的生長環境,亦即是紅鶴(又稱紅鸛)賴以為生的食物,因此每年定期均有數以萬計的紅鶴雲集於此,令湖面染成一大片粉紅色,非常鮮艷。「這張照片剛巧攝得大量紅鶴在空中飛翔,加上湖面的紅鶴群,這影像十分少見。」

 犀牛角只在犀牛的頭上才有用處,殘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只反映出人類的無知。

 研究人員利用獅子臉上的特徵,例如貓鬚的排列方式或疤痕來辦認不同個體。

 經過多日搜尋,終於發現神秘花豹現身灌叢之間。

除了以大數量的動物帶來視覺的震懾感,攝影師也希望拍攝到稀有物種,如很難遇到的獵豹。

「十多年來,當地基建改善了不少,車路不再沙塵滾滾,也吸引了更多旅客到訪。不過同時令當地增建大量酒店,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亦告增加,要取之平衡確實不容易。」

「這是一種較新的觀念,保育不只是NGO和政府的責任,旅客也成為一分子。當村民明白到生態旅遊是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他們也會切法保護,這也直接改變了當地人對野生動物及環境態度,比以往正面得多。」

2017年香港運動消閒博覽 「國家地理X生態協會」境外探索展覽

生態協會高興獲國家地理邀請於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國家地理展位 展示導師們拍攝的境外生態及天文照片,並以祼眼3D效果(無需配帶3D眼鏡觀看)呈現大家眼前, 歡迎大家前來參觀。

日期:即日至7月25日

地點:香港運動消閒博覽國家地理展位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三樓Grand Hall – C26)

開放時間:

21-24/7: 10:00-20:00

25/7: 09:00-17:00 

Samson So 蘇毅雄

生態攝影師。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系理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新聞碩士。2005年成立生態協會,舉辦各類自然教育推廣工作,包括生態導賞、環境教育課程、公開演講及工作坊等。

fb: ECO Institute 生態協會
metro Pop #475
TEXT/LORRAINE
PHOTO/SAMSON SO (生態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