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李小龍 真男人真線衫—555

今年是李小龍77歲冥壽,大家有否想起他穿起線衫踼腿的英姿呢?

雖然夏天過了,但有時車箱還會有異味,令人不禁想起,夏天充斥汗臭味的車廂是大眾災難,嗅著汗臭的人固然無辜,發出汗臭的人也有點無可奈何,畢竟香水止汗劑並非每個男人都能接受。昔日車廂的汗臭味好像不如今天嚴重,往日的男士對生活細節充滿追求,即使是底衫,也極之講究。優質的底衫,既吸汗又易乾,不易引發汗臭。比起只懂塗香水蓋過汗味的小男孩,懂得了解生活細節,才是真男人。

四十年代後期線衫生意最盛,555由澳門搬到香港於塘尾道設首間廠房,地面亦設門市。

款式永不過時

曾在網上讀過一篇1984年筆名何瀚妮撰寫的《號外》文章,細說穿白tee的男人如何性感,當中所謂白tee,包括文化恤。裡面寫道︰「棉紗幼滑如絲,貼薄輕盈,夏天穿起來時,給人的感覺是爽涼清醒,舒適暢快……雪白的薄內衣,被下面結實的軀體襯上一層若隱若現的肉色,那種東方式的性感,實在出乎我意料之外。」

可能大部分人覺得速食時裝的汗衣款式比較新潮,但事實上懷舊的線衫款式相當經典,專注製作線衫87年的“555”品牌,旗下分有三種款式︰三粒鈕功夫衫、圓領文化衫和無袖背心。“555”品牌現任掌舵手吳嘉怡(Evon)指,即使時下年輕人穿這些款式都好有型,只是沒有人嘗試。

二十年代

555”品牌成立。

四十年代最盛行

 功夫衫在七十年代由李小龍帶動過好一陣子潮流,但其實功夫衫面世時,李小龍還未出世。Evon年過80的父親,555線衫老闆吳志明指,功夫衫的前身並非底衫,而是面衫。他說︰「以我考究所得,功夫衫雛型來自外國款式,這種三粒鈕的汗衣外國人多穿在外,手工好精細好靚。」後來成為線衫款式,大受習武人士歡迎︰習武者流汗量多,線衫能快速揮發汗水,衣料又不會因汗水而貼在身上阻礙郁動,加上胸前的鈕可解開散熱,如此人性化設計自然能流行起來。

流行也不是空口說白話,五十年代555在德輔道中設有門市,吳老闆說︰「那時附近不止我們,還有利工民和單車牌,很多大牌子線衫都有偌大的門市。1948年左右線衫最盛行,全中國人民都穿底衫,當時共有二、三十家線衫公司,高中低檔次都有,豐儉由人。」

四十年代

文化恤 斯文人底衫

吳老闆對功夫衫的考究也只憑觀察所得,並沒有人認真查探功夫衫來源。而文化恤的來源同樣是一個謎。文化人陳雲最近就在facebook上提及文化恤,猜想未有有袖的文化恤前,底衫款式只有背心。背心一般感覺較為市井,於是有了有袖底衫後,較斯文有學識的人不再穿背心,於是有袖底衫便稱為文化恤。

四十年代555廠房,工人們清一色穿上線衫工作。

中產底衫

555由始至終都是高檔品牌,現在一件線衫賣130元,並非人人願意用這個價錢買一件底衫。若以線衫與人工的比率計算,現在線衫的價錢比當年便宜多了。吳老闆說︰「我們1948年賣十元一件,但當時普遍月薪只得百多元,是中產以上的識貨之人才會成為我們的客人。」

四十年代,555建廠初期,織布、漂染、裁剪、車、熨、包裝和門市銷售,徹底的一條龍。

年輕人嫌老土

現存還會賣高檔次線衫的,除了555,還有利工民和雞仔嘜,但顯然顧客大多是老客人。觀乎三個品牌之中,以雞仔嘜最具野心開拓年輕人市場,然而555即使開設facebook專頁,但從衣服款式和推廣上,似乎並沒有特別顧及年輕一代。

問及吳老闆是否已經完全放棄了年輕人市場,他說︰「無得拗,年輕人覺得線衫老土嘛,太難讓他們理解上一輩的想法。即使如今的懷舊潮流仍在,但卻沒有很實質的支持。試試給年輕人選吧,百多元一件和百多元四件的底衫,他們一定選後者。」

年輕人當草,上年紀的客人當寶,吳老闆說︰「馬會好多老友見面時會跟我訂貨。另外炎熱的東南亞和保守的台灣人,都是主要客群。」雖然口說年輕人唔識貨,但吳老闆其實很愛香港人︰「沙塵點說,香港不再流行線衫,是因為我們比較先進,比其他地方行得前。」

五十年代

皇后大道及德輔道中,五十年代設有各大品牌線衫門市,高級線衫代表了時尚品味。
昔日工展會主要售賣港產貨品,555當然是主要參展商。吳老闆說︰「五十年代工展會主席跟當時港督葛量洪介紹555線衫,於是送了半打給港督。」由此證明555線衫確實是知名的高級貨。

七十年代

本地經典示範

功夫衫

正正是李小龍於電影《唐山大兄》穿上的服裝,薄薄的線衫下透著結實的體形,電影的高潮部分連線衫也打至爆開,不僅女觀眾尖叫,男觀眾心底亦蠢蠢欲動想穿上,在七十年代帶起過一陣功夫衫熱潮。

八十年代 

圓領文化恤

本地樂隊Beyond也曾於1987年,以文化恤造型拍攝首張EP封套《永遠等待》。雖然最後沒選上文化恤造型當封面,可幸2008年推出25周年精選時,重新拿出文化恤照片來當唱片封套,可見文化恤的獨特性。

全人手香港製作

555最特別的地方,是線衫至今仍全人手製作兼堅時香港製造。吳老闆說以前「香港製造」就是信心保證,其實此時此刻更見優勢:「你看現在一講中國製造,除了便宜外,大家都會質疑品質,好多人都怕。尤其台灣客人,他們仍然相信香港製造的貨品質素。」

香港製造不僅成本高,最大的問題難聘請新員工。Evon指,現時員工年紀開始大,員工離職後可能無以為繼︰「即使難請人,也暫不考慮請內地工人,覺得這樣有違『香港製造』的原意。」
 現在雖然沒有了織布和染布房,但其他工序仍保留在香港製作,最大問題是員工年紀漸長,退休後便難以請人取代。

流行了30多年的線衫,最終於八十年代開始被淘汰。今天“555”已結束門市、織布房和漂染房,一來是銷售額下降,二來是政府收緊漂染業規管,減少對環境污染,所以舊式漂染不能再在香港製作,只能找內地的老廠幫忙︰「大陸工廠發展比香港慢些少,仍有好些採用舊方法的織廠染廠,仍能提供我們需要的布料。不過其實這些舊廠都買少見少,若果真的沒有舊廠能提供合適布料,555也可能要收工了,哈哈。」

雖然吳老闆如此說,但仍補一句若有新布料可代替也會試,看看是否適應。多年心血,也不是說一聲「收工」就捨得退下來。

 八十年代荷里活性感女星寶黛麗身穿555長袖功夫衫,今天重看仍性感有型。
 “555”老闆吳志明和女兒吳嘉怡(Evon)。
metroPop #447
TEXT/JILLSANDY     
PHOTO/WA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