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心血來潮,拿著一張照片,打算報讀亞視藝員訓練班,心想較易取錄,怎料報名需要2張相,轉為報讀無線藝員訓練班,成功被取錄,同期有梁朝偉、吳鎮宇、周星馳等。
「我不介意演反派或正派,當配角或主角……因為演得好,配角會變成主角;演得不好,主角也會變成配角。」

誤打誤撞又加點機緣巧合,徐克穿針引線下,當年毫無演出經驗的李子雄(人稱「子雄哥」),被導演吳宇森相中他「樣貌似忠直,微微帶一點邪氣」,夥拍當紅的狄龍、周潤發、張國榮,拍攝《英雄本色》(1986)。處女作便當大反派「譚成」,表面老實稱兄道弟,實質處心積慮部署「出賣大哥」,陰險狡猾小人演得入型入格,奠定亦正亦邪,難以捉摸的大反派。
正邪兩邊走
處女作空前成功,李子雄很快便接到第二部電影《城市特警》(1988),幕後陣容強勁,由杜琪峯、金揚樺、徐克等人執導,用上陳嘉上的劇本,質量不俗;既是男主角,又是100%大好人,可惜遇上奧運,票房一般,只能嘆「好人難做」。自此,李子雄接的反派角色也越來越多,如《喋血街頭》(1990)、《整蠱專家》(1991)。「演了三年左右,我開始抗拒演反派,自己的樣也不是惹人討厭吧?」不少反派色沒靈魂沒層次,純粹是「壞人」一個,也不想自己在狹窄的戲路中打轉,於是徹底改變形象,演了325集處境劇《開心華之里》(1993),當好老公、好老豆、好女婿,重新告訴觀眾,演正派也沒問題!

打破了「反派」的枷鎖,重新思考「奸人」的價值,重新出發,「人性是立體,不可能沒有缺點,變壞也有他的理由。」每一個「壞人」,有屬於他的層次、心境、社會背景,如《大唐雙龍傳》(2004)的宇文化及,他是壞,但他對兩姊妹的愛、兄弟之情,不假。從影超過30年,「我不介意演反派或正派,當配角或主角……因為演得好,配角會變成主角;演得不好,主角也會變成配角。」他在電影角色中的正反派比例,四六比,也奠定了他「亦正亦邪」,觀眾很難捉摸他到底是壞人還是好人,未到最後一刻也不揭曉。
本土或中國的電影電視,他覺得對「反派」演員有點不公平。「西方電影,反派很重要,是建構故事的主因;反觀香港及中國,反派多數被視為閒角,戲份不多,沒有與正派看齊。」他相信正反力量平均,反派能給予正派更大衝擊,張力更強,故事才好看,《無間道》正好引證這點。

李子雄如何形容「李子雄」
大家看過很多李子雄的作品,老實正直、陰險小人……角色多變得找不到「李子雄」是誰?「我與普通人一樣,坐巴士、『搭』地鐵,去茶餐廳食飯。」他形容自己怕羞,不善社交,甚至乎面對陌生人顯得不自在,話不多,自己性格絕對不似吃這一行飯,相反,拿起劇本,有角色藍本,演繹另一個人的生命,令他更自在,「事實上,比起我演的角色,我更不會做自己。」

《英雄本色》
李子雄首次拍攝,正是夥拍狄龍、周潤發、張國榮的《英雄本色》,擔演重要的大反派。他還記得拍攝第一天,被導演吳宇森訓導,叫他需要更沉穩,更像表面老實,內裡「反骨」的譚成。

《喋血雙雄》
與梁朝偉(阿B)、張學友(阿輝)共演,是三大男主角之一的李子雄(阿榮),為了出人頭地不擇手段,最後更拋棄友誼,將子彈射進阿輝的頭顱中。

《賭俠1999》
演繹「省鏡」一角的李子雄,把頭髮剃掉,更有黑道老大的味道。

《大唐雙龍傳》
《大唐雙龍傳》中的宇文化及也是李子雄的代表作之一,其冷酷無情的霸氣反派形象一直深入港人民心。

《尋秦記》
要數另一套李子雄的古裝戲,就是《尋秦記》中飾演趙穆的角色了,趙穆為了奪取《魯公秘錄》而殺死了趙雅一集,最為人深刻。
Photo:Franky
#609